第十八章 何夕的应对(2/2)
只要何夕掌握了单独的教学权,他到底教些什么。就不好说了。
徐正说道:“是。”
何夕这一篇文章,写得堂堂正正,一气呵成。
只是方孝孺回到家中也不安稳。他看见一个人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不管结果如何,何夕都不太可能服从他的安排。
人都好为人师,朱元璋也不例外。甚至淮西勋贵之中,有很多将领都是朱元璋调教出来的。作为老师,最喜欢那种一点就透的学生。而何夕就是。大明朝廷运作规则,大明文臣斗争的那些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事情,何夕一点点明白。
何夕出了宋讷的值房,看着碧蓝色的天空。长出一口气。心中无限感慨。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何夕大概明白了朱元璋的想法。而今他与宋讷之间的斗法,才是大臣之间争斗样子。
其实何夕也具备这样的实力。
何夕在奏疏之中,首先指出元史之中的谬误。
宋讷脸色铁青。一句话说不出来。
何夕说的每一句话,都戳中了他。
元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中修得最不好的史书。里面问题之多,几乎不可胜数。
“给你的是副本,正本已经送往通政司了。”
徐正立即说道:“奴婢在。”
或许他很快,就能让何夕负责更重要的事务了。
——
月色洒在地面上,方孝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何夕的学问,本来就离经叛道了。再让他是这样做,对理学是相当不利的。
何夕说道:“宋大人,您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在下,国子监司业,也是朝廷命官,是有单独的上奏权的。您作为我的上官,在下上奏之前,让你您过目,这是对您的尊重。但是并不代表,您能拦得住。”
朱元璋已经有了预感。那就是何夕独当一面的速度,要比他想要得快。
不是别人。正是刘三吾。
朱元璋心中暗道:“或许过一段时间,何夕就不用怎么教了。只是何夕这孩子心善,有些鬼蜮伎俩。却不是他所能有的。俺应该给他找一个谋士。”想到这里,朱元璋内心之中已经有了人选。
这正是何夕的反击。
上奏,他拦不住。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在示威。至于请十天假,回来服从安排。这更是子啊阴阳怪气。因为根据宋讷的推断,这一件事情,十日之内,就要闹开了。
毕竟《元史》是什么样子,不仅仅何夕知道,大明朝上下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种修订规模宏大。需要人手很多。为了不重蹈覆辙,重现元史的局面。他建议建立史局。专门负责这些事情。而为了培养专门史学人才,在国子监之中另设一堂,分出一些监生,专门学习史学。
他所在的宅子,不过是一个数间房带院子的小宅子。而且是官屋。也是因为他在秘书监工作。否则这样的官屋,他也是租不到的。
朱元璋说道:“还有,今后何夕的奏疏放在最上面。”
《元史》就是何夕找到的突破口。
方孝孺也知道刘三吾是为了什么而来,他与妻子说了两句,让妻子与孩子都在房间里面。他与刘三吾坐在院子里面。相对而坐。
方孝孺说道:“刘大人,方某身为天子近臣,嫌疑之地。刘大人本不该来。”
刘三吾说道:“我知道。但是方先生乃是宋老夫子衣钵传人,宋老夫子生前,目方先生为儒门宗师之选。而今危及儒门之事。我不得不登门。自然是有些不妥。但是这一件事情,我不登门, 先生就能不问吗?”
方孝孺在儒学上很有天分。宋濂从不在学问上限制方孝孺,虽然他年纪尚轻,学问不俗。更不要说有宋门一系的师兄弟。地位不低。所以遇见大事,刘三吾也不能不来问方孝孺的意见。请求方孝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