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两岸(2/2)
然现在是两军对垒,赵天麟的对面就是赵王府的兵马,他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天麟搭建浮桥过河。
李远闻言,立刻吓得跪下道,“王爷恕罪,末将不敢!”
赵王来到了沙盘之前,向着众将示意道,“我们的阵型就像是一个口袋,需要引诱赵天麟的主力深入,然后剩下的兵马从侧翼包抄,在最短的时间内扎紧口袋。”
这赵王本就是乱臣贼子,之前投降,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赵王隐藏身份秘密前来,肯定不会是为了来宽慰自己,必然有更重要的事情,李远的自我认知也很清晰,他不配。
其中没有太多关于平叛的内容,反而更多描述了,通过这次平叛可以到达的政治目的。
前唐覆灭之中,黄青帝杀入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赵天麟虽然资历老,然却不会倚老卖老,他对自我定位非常清晰,正面野战,他靠着经验或许短时间内可以出奇制胜,就像是和邱福打的第一场大战一样。
总有些人能够在这两面之中,自由切换,毫无违和感。
以不到四万兵马抵挡十余万大军的进攻,赵天麟显得游刃有余。
“本王此次前来,其实是为了对赵天麟的大战。本王已经制定了计划,一举歼灭赵天麟,但此计划还是有凶险之处,需要尔等用命。”
他和王聪之前探讨过此事,他们这些人可能已经被赵王当成诱饵了,现在援军抵达,说明自己等人离诱饵的命运又近了一层。
所以没有万全之策,赵天麟是不会选择主动渡河的,主动渡河就意味着将自己的破绽送到对方主将的脸上。
不过赵天麟在防守战上极具天赋,从之前的雁门关前的营寨防守战就可见一二。
白沟河并非多么湍急的河流,正常情形下,找些船只搭个浮桥不算什么难事。
而现在赵王取得了这些人的支持,其方式也很简单,他承诺只有能登临大宝,那就将这些乱命、错命,全数扫除。
“李将军,王爷的大队援军到了!”
随即杨清源挥毫而就,写下了一封书信。
就在他疑惑之时,大帐被撩开,一张熟悉的面容出现在了李远的眼前。
他们或是在天下士林之中有极高的声望,又或是当地声隆的乡贤。
“本王乃是秘密前来,你暂时不要张扬!”
李远正在大营之内研究营寨的结垒以及白沟河可能强渡的地方,此刻听闻援军来了,不知道是喜是忧。
这样一来,无地、少地的农民,赋税压力便会骤然减轻。土地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地主兼并土地的热情。
只此一承诺,就足以让他们抛弃朝廷,转为支持赵王。
虽然此事和他们没有直接关联,但为将者哪个不喜欢这样的主君。
杨清源不会将这些人文才武功俱是当世一流的人,当成npc来看。
这是正常战役中最关键的一环,虽然赵王便亲自来此坐镇。
平靖军大都督赵天麟率军前往白沟河,一路之上的郡县,均是望风而降。
但是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正面抵挡赵天麟进攻压力的李远部必须要能抗住赵天麟的猛攻。
现在,那是委身侍贼,忍辱负重,终于得到朝廷天军来临。
对面现在领兵的应该是邱福的副将李远,此人作战或许不如邱福悍勇,但是用兵更加谨慎,谨慎之中又不缺勇武。
赵天麟对其评价仍在邱福之上,这是一个类似曹魏大将张文远式的任务,用兵周全之间又不失决死的勇气。
这些人现在就是大周的大地主,也是反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最激烈的人。
这也算是他打仗的特色之一,赵天麟的野战指挥能力算不上顶尖,中上之资大概就是极限。
这是现在内阁中枢主推之路——摊丁入亩,乡绅一体纳粮。
就算赵天麟真的搭成了浮桥,他也未必就敢轻易过河。
大老板不仅没有怪罪,反而亲自替自己背锅,这种场景对于李远这样一个臣子来说,还是太过震撼了。
“末将,有负王爷所托,使得大军兵败雁门,损兵折将,还请王爷降罪!”
虽然知道自己有逾越之嫌,但张哲还是开口问道,“大人,逆贼赵王已经并非兵分两路,分别有张世美与邱福二人率领叛军,分兵进取,祸乱社稷,大人为何还能如此悠闲?!”
赏罚分明,说得容易,但要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赵王这次的处理方式,却让一众大将大感宽慰,只要不是自己的责任,王爷便不会责罚,这让他们打仗之时顾忌更少,更加敢于用兵。
但土地兼并,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原本还面色如常的李远因为赵王的这句话吓得面色微微苍白。他早听说赵王麾下也有一支暗卫,效仿锦衣卫检查文武将官,今日才知道此言不虚。
这如何能不让李远感激涕零?!
“王爷圣明!”一旁的几个将领闻言,纷纷附和道。
而杨清源在之前与王华等人的探讨中,提出了两条可行之路。
渡河之事,不急于一时,赵天麟索性在河岸边修筑起了营寨。
被赵王亲自扶起之后,李远开口问道,“不知道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一旦双方分出胜负,若是朝廷大胜,便可借此清算他们,原本阻碍国政的力量,便会不堪一击。
淝水之败,不仅仅是苻坚大意,亦不单单是北府兵之骁勇,半渡而击,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知道,你和王聪之前就应该想过,本王是不是把你们当成弃子了!”
李远正要下跪行礼,就被朱楷所搀扶住。
否则,一旦赵王的行踪被发现,他的谋划多半就会成空。
反观齐鲁燕赵之地的世家,虽然也因战乱有所损伤,但相比关陇却根基仍在。
刚刚那番话,只有王聪和几个亲兵知道,无不是他可信之人,没承想还是传到了赵王的耳中。
“本王,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否则本王也不会在这里。”
赵王缓缓起身,“李远,你要知道,诱饵和弃子,是不一样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