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平静的冬季(2/2)
有了马槊的骑兵,应该能让战斗力更上升一个台阶才是。
扶苏将这把戟放在了边上,又自顾自看着沉思着,想着每一个可以让大秦强大起来的办法。
这些办法或是提升大秦的软实力,或者是提升大秦的硬实力。
“公子,听闻王贲将军也派人去查探西戎与匈奴的战况了。”
扶苏喝着一碗热水点头。
田安又道:“王贲将军还让人送话来,说是匈奴人一旦从河谷南下,会告知公子。”
这个大秦还是内忧外患的,这是冬猎之后扶苏听到的又一个好消息。
只要有人能去富饶的河西走廊看一看,人们就忘不了那里的富饶。
扶苏擦拭着这柄大戟,心中越发觉得,没有河西走廊的关中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有了河西走廊的关中才是完整的。
这就像是历代中原王朝,凡是一统的王朝都要一统西域。
换言之,中原疆域内,若没有天山,那也是不完整的。
田安道:“还有一事。”
“什么事情?”
“赵佗将军被请到了王贲将军家里,听说是每天都在喝酒。”
扶苏颔首道:“窝冬嘛,有酒有肉才能窝一个好冬。”
田安笑着点头。
这个冬天过得很平静,北方的上郡也很安静,半月前蒙恬送来了消息,说是匈奴人没有再来进犯。
“公子,这是章邯将军让人送来的名册。”
扶苏没有回殿内,而是一边走一边看着名册,这份名册所记没有别的,就是为了评选今年的劳动模范。
一共可以评选二十个。
这二十人可以每人奖励他们家三头小羊,一共就是六十小羊,如果繁衍得足够好,那么敬业县就能养出羊圈,成为了一个大羊群。
如果换作以前,是不敢想这些事的,因为那时候粮食给人吃都不够,根本不敢喂给牲口。
关中也有养羊的人家,但那都是富户,关中有田亩的人家也不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两人在军中任职,但凡上过战场,斩首有功的,都有田亩。
扶苏看罢,吩咐道:“那就按照着名册分发下去吧,监禄有消息送来吗?”
“回公子还没有消息。”
身为少府丞是要管着手下的官吏的,监禄如今任职都水长,他隶属于少府,也算是少府丞的官吏。
扶苏想了片刻,又道:“现在监禄南下了,李由最近还在蜀中,他手中有能够南下的斥候,你派人去找李由,让李由的人去找监禄,问询南征近况。”
田安作揖颔首,“辛胜将军一早就去章台宫了。”
扶苏道:“我也去见一见父皇。”
此刻,章台宫,辛胜正在禀报着在敬业县的见闻。
嬴政的手中拿着一卷书,正是辛胜去过敬业县之后,所写的呈报。
辛胜行礼道:“末将所知只有这些。”
嬴政仔细翻看着呈报,农业是关中的命脉,对这个命脉至今都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起初谁能知道公子扶苏开一个渠能够得到如此大回报。
“扶苏这个孩子早慧,自小他就有远超同龄人的见解,不要用看待同龄人的方式去看他。”
辛胜颔首。
嬴政又想起了如今放在咸阳宫的那具巨大的骸骨,想起了扶苏说过的话语,如此庞大的巨兽也会有死去的一天,海外活了几千年的神龟就算是再神异,也不过是牲畜。
近来嬴政时常思考这句话,难道说扶苏以前就考虑过生死的问题,还是这孩子早已看透生死了?
嬴政知道,扶苏的一切都是眼皮子底下,甚至能够得知他的一举一动。
如果有必要,嬴政都能知道扶苏每天都看了哪些书,说过哪些话。
扶苏的敬业县可以给关中带来一座巨大的粮仓,若来年这座粮仓丰收了,不论是南征还是北伐,嬴政都有了十足的底气。
郑国渠改变了当年的秦国,现在敬业渠又会给关中带来极大的变化。
“陛下,公子来了。”
闻言,嬴政将呈报搁在了一旁,示意辛胜可以离开了。
扶苏走到章台宫前,见到了刚从大殿走出来的老将军辛胜,稍稍行礼。
辛胜也是躬身行礼,而后心虚地低下头,可不敢让公子知道昨天护送公子前往敬业县,顺便去打探。
都一把年纪了,也打算向始皇帝告老,辛胜心里想着,希望别在告老之前引得公子猜忌。
扶苏先是在殿前送别老将军,而后脱下鞋履入殿。
嬴政一手拿着一卷文书,一手拿着饼,嘴里嚼着,目光看着书,正一言不发。
扶苏走入大殿,只要是没进行廷议的时候,这座大殿就是空空的,“儿臣听闻近来有南征的消息送来,儿臣身为少府丞,想看看是否有都水长监禄的消息。”
嬴政朝着身边的内侍使了一个眼色,随后一个箱子被抬了上来。
扶苏打开箱子,拿了几卷确认了是蜀中与南征的卷宗,而且这一箱都是。
父皇的大概意思是你自己随便看。
扶苏干脆在一旁的案前坐下来,再看父皇,依旧是老样子,嘴里嚼着饼,目光看着文书一言不发。
翻看着箱子里的卷宗,从中找出了几卷带着标签的,其中就有都水长禄呈。
都水长的文书一共有三份,扶苏按照日期打开第一卷,这是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卷,这里面记录的是屠雎将军带兵过河,遇到寨民袭击,而后成功反击,胜。
没有什么折损,而且对方很快就降了,战俘都被送去了蜀中。
第二卷是监禄与屠雎被一队蛮民夜袭,之后秦军反击,胜。
不过这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沿着湘水而下。
第三卷,路遇大雨霜冻,军中有人得病,沿着湘水扎营。
都水长的卷宗就这三卷。
最近的第三卷也是半月之前送来的,按照地理位置来看,监禄距离开挖灵渠的地点很近了。
扶苏再抬头的时候,父皇不知何时已离开了,自己也站起身准备离开,就见一个内侍快步走来。
“公子,这边请。”
扶苏道:“是父皇……”
内侍点着头又道:“陛下让老奴等在这里,又不让老奴打扰公子。”
扶苏跟着一路走向后殿,那具骸骨就被搁在了这里,父皇正看着这些骸骨出神。
“父皇。”
嬴政道:“待寒冬过去,屠雎会让人再送战报来,你也不必急于一时。”
“儿臣明白。”
嬴政又叹道:“倒是敬业渠的修建,要快一些,朕让人去问丞相了。”
化石比当初送来时更多了,是在暗渠开挖的过程中,又挖出了不少,都被送入了宫中。
嬴政身后拿起一块化石,这块化石拳头大小,岩石夹着一块像是一颗牙齿形状的化石。
“你说它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活了多少岁月?”
扶苏道:“不论它活了多少岁月,现在它也不过一捧黄土,巨兽终有一死。”
嬴政搁下手中的石块,道:“你的祖奶奶过世时,你想过让她一直活着吗?”
“想过,但儿臣做不到……”
言至此处,扶苏接着道:“正因为人生短短数十年,人生才会过得很精彩。”
嬴政微微颔首,转过身不去看那些骸骨,神色上多了几分严肃,像是从一开始懵懂的状态中,又得到了诸多振奋。
这种感觉像是,或许不能长生,但可以活得更精彩一些。
“你身为少府丞,要看好河渠修建之事,丞相会协助你。”
“儿臣明白。”
半月之后,今年的冬天又接连下了半月的雪,听说北方更冷,冻死的羊群与战马不计其数,就连人也被冻死了不少。
对关中来说,或许挺一挺咬咬牙就过去了。
可对北方的牧民来说,这就是天灾。
扶苏看着蒙恬让人送来的书信,冰天雪地时派出去几路兵马查探匈奴人,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千俘虏,都是那些在这场天灾中活下来的牧民。
蒙恬将这些俘虏都收入上郡,当作开垦田地的人力,让这些俘获的牧民去耕地,说关中话。
扶苏看完蒙恬的书信,又道:“上郡的军报送到章台宫了?”
田安回道:“送去了。”
高泉宫内很忙碌,始皇帝说过要让公子扶苏督建河渠,因此公子又要出宫,前去督建河渠。
皇宫的一处大殿内,公子高正在给弟弟妹妹讲着老秦人的故事,所讲的是秦孝公时期的事迹。
这些故事就在敬业县流传着。
公子高见到公子胡亥又要偷偷爬出去玩,给了妹妹一个眼神。
妹妹阴嫚收到兄长的眼神,默不作声地站起身,走到殿门口。
阴嫚拎起年纪更小的胡亥,提着他的耳朵将其拎了回来。
拎回来之后还觉得不爽利,阴嫚还踹了他两脚。
胡亥委屈地抿着嘴,这才老实地继续坐好,听兄长高讲课。
公子高满意点头,接着讲课。
正在此时,一个内侍快步而来,在公子高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高泉宫的内侍说兄长扶苏去督建河渠了,让他照看好高泉宫的鱼,盆栽与树。
高觉得能够帮助兄长,就算只是帮到一星半点,他都觉得颇有成就感。
帮忙照看高泉宫,还不止如此,还能在高泉宫看书,这是最高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