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平静的冬季(1/2)
第45章 平静的冬季
听公子在前面说着,章邯在后面一路吃着蛋。
他一边跟着走,还余下一颗,就藏在了怀中。
辛胜是第一次来这里,在村外看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走进村子里才发觉这个县干净得有些出奇,这可是一个三千人的县,能打理成这样确实少见。
寻常的村县,一般来说会弥漫着各种味道。
倒是这个县……原本应该是泥泞的路面,此刻都铺着细碎的石子,地上没有杂物,就连各家的门口也都收拾得很干净,放在家门口的家具也都摆放得很整齐。
辛胜以前听说过,公子的家仆有着十分严格的规矩,嗯……如此看来的确严酷。
现在眼前这副场景,说不定就与规矩有关。
辛胜不懂治理方面的事,在他的理解中应该是规矩越严酷,民生越凋零。
这里的房屋排列整齐,每一户都有人家在屋内,而且还有不少的孩子,反而是比任何一个县过得都要好。
这就不符合辛胜自以为的常理了。
换言之,这里的情况就不符合常理,这个县的规矩比任何一个县的规矩都要严格,而且是公子扶苏治下的私产。
可这个县种种治理现状,比任何一个县都要好。
细雨给商颜山蒙上了一层水雾,待章邯带着公子去禀报敬业县的诸多事宜,老将军辛胜披着甲胄,依旧走在这村子里。
但凡公子要回宫了,他再回去护送公子也不迟。
辛胜想要多看看这里,好在回咸阳城之后,将这里的事禀报给始皇帝。
见到孩子从眼前奔跑而过,还有妇人们的笑声,辛胜总觉得有一种不对劲的感觉在心头萦绕,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在走了几步之后,辛胜来到了敬业渠边,渠水正在流淌,一路朝着远处的暗渠而去。
见到几个男子正在大声吆喝着,而后又来了几个男子,匆忙地跑去商颜山的另一侧。
只是忽然间,冷风一吹,辛胜顿时发现了敬业县的奇怪所在。
如果说一个县整洁,或者是打理得干净,这都能理解。
以往,打了半辈子的辛胜见过很多村子,也见过很多人。
给他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只是因这里的很整洁,而是因为这里没有闲汉。
以往在别的村县,会在街头巷尾走动的闲汉,总会有一个两个。
但这里没有,真的一个闲汉都没有。
他们让闲汉消失了,把男子全部赶去修沟渠了。
而外面的闲汉又不敢打扰这里,因这里是公子扶苏的地界,还有章邯将军以及军中的人看着。
外面的闲汉敢来这里闹事?他们不要命了。
想明白之后,辛胜心中了然几分,又来到山下的书房,这里有一队侍卫站着,因公子就在此地的书房内。
辛胜站在外面,目光依旧扫视着四周,耳边能够听到屋内的话语声。
章邯与叔孙通向公子禀报着县里的近况,辛胜听着这些话语声有些沉闷,隐约有些听明白了。
说的都是这个县近来出生了多少个孩子,今年的余粮还有多少。
辛胜还隐约听到了一些来年田亩分配与耕种。
似乎就说了这么三两句话,听到话语声停下了,辛胜站到一旁。
书房的门打开了,扶苏走出来继续与叔孙通与章邯说着话。
辛胜继续跟在公子身后,众人的脚步依旧在这个县走着,护送的兵马都跟在两侧,将公子护在其中。
辛胜跟在后方,听着公子向章邯将军交代的话语,又让这位公子看起来神秘了许多。
都说这位公子自小就早慧,而且自小又好学。
听说这位公子时常帮助始皇帝处置国事,而且十分地孝顺。
但看公子治理的方式,辛胜有一种这位公子的才学深不可测的感觉。
谁家孩子,在十七八岁的年纪,不想着取乐,哪怕是胡闹一些。
谁家孩子能够像公子扶苏那样,做事沉稳,言语有章法。
公子身上还有一种莫名的气场,让人不自觉地会去倾听。
你甚至还觉得,公子扶苏的话多半是没错的。
辛胜自认打仗这么多年,也算是阅人无数了,没见过公子这样的孩子。
譬如说李由,丞相的儿子学识渊博吧。
学识确实渊博,而且是一辈中拔尖的,但与公子扶苏比起来呢。
辛胜无奈一笑,差得太远了。
当听到公子说明年种出来的粮食骊山的家仆可以取之自用。
辛胜又觉得公子此举多半是不合适的,这些田亩应该都是公子的才对,收获的粮食也该是公子的。
但公子的话语还在继续。
“往后,敬业县的田亩只能多不能少。”
章邯颔首道:“末将领命。”
照理说这些家仆收获的粮食给公子,而公子只需要向国家递交赋税,余下的都是公子的。
所以说,家仆只对公子负责,公子只对国家负责。
敬业县种得最好的是桑树。
章邯说来年就可以吃到桑葚了。
扶苏笑着点头。
这个县也是有收入了,唯一的进项就是叔孙通教书所得粮食,这些粮食都进了县里的仓库。
叔孙通辛勤地教书,他却没有得到一星半点的粮食。
那还能怎么办呢。
家仆们视粮食如命,本来就该如命一样地守护粮食才对,为了开渠可以拿出粮食,但赚来的粮食绝对不能轻易拿出去。
再者说,县里管着叔孙通的吃喝,一样需要粮食。
扶苏觉得,这县里的粮食怎么种都是不够的,即便是大家都吃饱了,也还是不够的。
田安在山上挖了几个萝卜,他用一把小刀将萝卜切成块,洗干净之后放入一个陶罐中,将羊肉洗好,稍稍加以炙烤之后,也放入罐子中。
再用一个木盖把陶罐盖严实。
一群村子里的妇人正将田安围了起来,她们看着田安如何精致地处理食物。
随后田安用泥巴将木盖的边沿封住,防止内部的热气漏出来,让羊肉在罐中焖煮得更软烂。
陶罐的周围放好木柴与草料,一把火点燃之后,就等着萝卜与羊肉熟。
看得一旁的妇人们纷纷议论。
田安做饭的动作与架势,有一种很天然的仪式感,但这不是虚有其表,而是真有化腐朽为神奇本领。
如果能够让家里的孩子与男人都吃一顿美味的食物,让她们的孩子吃得更壮实,这些妇人恨不得拜田安为师。
不过田安只会让这些妇人们看着,不会教她们。
至于能学到多少,全看她们天赋。
而后,田安就坐在火堆边,一边感受着火焰的温暖,一边看着手中的书,享受着四周妇人们眼中的崇拜。
火焰已灭了,只剩下了木炭还在发挥着余热。
田安要的就是这些余热,再将一迭饼放在边上热着。
盘算着时辰,等到午时的时候,田安这才站起身,放下手中的书,他踢开地上早已没了余热的木炭,将陶罐盖子的封泥也挖开。
当揭开盖子时,有一股香味飘了出来。
妇人们纷纷抬头,用力呼吸着,闻着空气中的食物香味。
她们恨不得将鼻孔张到最大,努力记住这个香味,回家之后复刻这个味道。
见护卫公子的侍卫们都来了,这些妇人这才纷纷退下。
田安将陶罐中的汤水倒出来分成好几个碗,而后用木勺舀出了萝卜与羊肉,再放入碗中,分给诸位将军与公子扶苏。
扶苏接过汤碗,也接过一张饼。
一边喝着汤,一边吃着饼,偶尔还能吃一口汤中的羊肉,在这个雨天吃这么一顿饭,还能驱寒。
真的再合适不过。
待众人都吃上了,田安这才给他自己盛了一碗羊肉汤,一边吃着,还往口中送着蒜,这位老人家如今吃什么的都离不开蒜了。
再看身侧,扶苏见到章邯吃着羊肉,这位将军还要嚼一口大葱。
关中的大葱长势一直很不错,是一种难得的耐寒蔬菜。
注意到公子的目光,章邯嘴里嚼着,从一旁拿起一根干净的大葱递上。
扶苏稍稍摆手,从一旁拿了一头蒜,递给他。
见状,章邯接过这头蒜,直接啃了一口,汁水迸溅。
扶苏稍有震惊,又见章邯神色如常的吃着,沉默的望向远方。
这顿饭吃得挺安静的,扶苏望着远处,冬日里的关中的确很荒凉,在冬日里数十里外看不见人影。
即便是寒冬,扶苏觉得也不该是这么荒凉。
关中应该有更多的人口才对,现在的关中看起来空空的,扶苏怎么都觉得不舒服。
用了午食,扶苏就坐着车驾回了咸阳城。
坐在车驾内的扶苏,还在看着从敬业县带来的卷宗。
翌日,天刚亮的时候,扶苏早早睡醒活动着四肢。
高泉宫的宫女与内侍看着公子又是压腿,又是弯腰的动作很是好奇。
随后,扶苏拿起一柄铜戟,反复前刺或者是劈砍,每一次都蹙眉感受着手感的变化,接着又舞动了几次,这才感觉顺手了不少。
秦国的战戟很重,扶苏以前见过后世出土的汉时铁戟,如果加以改进是不是可以制成马槊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