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回乡(1/2)
第344章 回乡
萧何颔首道:“他要回家,谁也拦不住他。”
衡道:“我挺希望刘肥在咸阳任职的,他其实很懂治理之法。”
“嗯。”萧何颔首。
刘肥年少时就来到了关中,跟着萧何。
生活在一起,就算是不用萧何教,刘肥也是眼看着萧何治理渭北的,加之他在潼关通过考试后,又在太学府任职。
衡叹道:“当初父皇下令改制选官制,此事争论好几年,今年才有了结果,将其改称为科考,将考试分科。”
“公子也知道,科考对刘肥而言不是难事。”
衡道:“我与他一起读书的,他的学识如何我自然清楚。”
萧何拍去手上的泥,他面带笑意,“我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打算。”
刘肥策马再一次从潼关城而过,第二天的天亮时到了函谷关。
见有人来盘问,刘肥拿出自己的夫子令与军中的令牌,这里的守军很快就放行了。
见到站得笔直的守军,刘肥在秦军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敬意。
出了函谷关,刘肥又见到了驰道上正有一队队行人,或三人或五人的走向函谷关。
刘肥牵着马听到行人们的话语声,他们的话语声有的是地道的关中话,还有的是带着乡音的言语,这几乎是驰道上每天都能见到的景色。
走了一段路之后,刘肥又见到了那座修缮了很多年没有修好的洛阳城。
当眼前行人少了一些,刘肥这才翻身上马一路朝着东方而去。
出了函谷关之后,刘肥感觉眼前的景色开阔了许多,距离关中越来越远,还能见到六国旧地上依旧还保持原样的村落,也见到了一些孩子们,以及给孩子们教书的人。
刘肥的心情很好,他觉得自己还是自由的,他坐在马背上想要放声长啸,他终于要回家了。
他想要告诉父亲与母亲,他成了太学府的夫子,他想要告诉父母,他已是秦军的夫子,更担任过西军的司马,司马是秦军中的都尉属官。
现在他刘肥以及他的家人,都可以享受秦军的待遇,甚至他可以带着全家去关中居住了。
枣红马迈着健硕的四肢奔跑着,吹来的风也扬起了刘肥的长发。
从关中出发,刘肥走了五天到了睢阳。
再一次见到灌婴大哥,他回了老家倒是没有继续这贩布的营生。
见到刘肥如约来了,灌婴拿出了最好的酒肉招待。
刘肥见到了灌婴的一家,以及灌婴的儿子灌阿。
灌婴家也是只有三两间茅草小屋,以及一个小院子,孩子正在院子里玩着。
灌婴给刘肥倒上了一碗酒水道:“喝!”
两人拿起酒碗一饮而尽。
刘肥询问道:“灌婴大哥以后如何打算?”
酒水入口,灌婴先是吐出一口气,“在军中学得到了本领,以后再去军中混迹。”
“还去军中?”
灌婴颔首。
刘肥低声道:“将来我萧何叔会回楚地,到时候灌婴大哥不如帮助我的萧何叔。”
灌婴没有当即答应,刘肥却看向了他的儿子灌阿,低声道:“少年人远行尚可,可灌婴大哥还有家室若是能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也不用去边军奔波。”
灌婴眼神中满是犹豫,他知道刘肥是个好人,也知道刘肥结交了皇帝的两位公子,又道:“如此,我灌婴又该如何报答你。”
刘肥忙扶起行礼的灌婴道:“我带了几卷书都是与楚地有关的,还请灌婴大哥在此地留三年,等我回信。”
灌婴颔首没有拒绝,又道:“我灌婴一身本事,到时愿护刘夫子左右。”
刘肥笑着点头。
当初第一次到了边军,刘肥没少受到灌婴的照顾,但出了边军刘肥能感受到,其实在边军过得如鱼得水的灌婴大哥离开了边军,却需要倚仗他刘肥了。
灌婴一家送着刘肥出了门,看着刘肥策马离开。
站在星夜下的田埂边,灌婴对十岁的儿子灌阿道:“以后你要做他那样的人。”
灌阿道:“为何?”
灌婴道:“他是好人,很好的人。”
当初在军中,灌婴结交刘肥也有利用之心,想要利用刘肥结交军中更多的人,以及几位将军或者是公子。
当初的灌婴确有私心,但直到现在刘肥却还在为他灌婴着想。
军中的人都讲义气,但出了军中还能这么讲义气的,灌婴真没见过几个。
今年,南方梅雨季节的降雨范围很大。
明明应该是酷暑天了,彭城却依旧下着雨,大地湿漉漉的,让这座楚地最大的郡城也显得湿漉漉的。
枣红马不喜欢这里的雨天,一路上打着响鼻。
刘肥安抚着情绪不是太好的枣红马,这战马是从西北边陲而来,对这里的气候很不适应。
行人的目光中,看到戴着佩剑且骑在马背上的刘肥,纷纷避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