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早做安排(1/2)
第364章 早做安排
热热闹闹的家宴开始了,刘英和汪文最初確实有点紧张,但是慢慢的放开了。
也是因为他们和朱楼等人比较熟悉,再加上马寻这个同辈人显得十分亲近,更主要的还是朱標看著就是让人觉得亲近的『君子”。
马寻看著朱守谦说道,“铁柱,听闻你喜欢作诗。今时今日,不挥笔?”
福成公主和谢氏立刻看向朱守谦,在太子、国舅的面前作诗,那真的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马寻可是大明第一诗词在手,朱標的文名也是在士林流传。
不过也没必要担心太多,不一定真就是想要看到朱守谦写出传世之作。
朱守谦尷尬起来了,赔著笑说道,“舅爷爷,我那点诗才就別始笑大方了,在您面前我岂敢提笔。”
马寻鼓励著说道,“以后可不准这么说!我会写诗是我会写诗,哪有我写了诗你就不能写的道理?大胆作诗,写诗得有才情不假,也要有阅歷、心胸。”
朱守谦仔细想了想,还是拿出自己压箱底的佳作,“不恋车马之嬉游、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饰之高楼,惟努力于田丘。”
读完诗,朱守谦又是紧张又是期待的看著马寻。
没必要看堂叔,太子堂叔虽然是太子,但是可从未有诗词问世,这领域还是舅爷爷这个大拿值得信服。
马寻无语,这小子作诗也不讲平仄、意境等等,果然是和朱元璋並驾齐驱的打油诗高手。
“小小年纪的,得有锐气!”马寻笑著开口,对朱守谦说道,“不过能安贫乐道,能记著自家家世,这是好事。”
福成公主和谢氏都喜笑顏开,她们虽然都没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一些事情啊。
朱守谦自小就有些性情乖戾、阴贼险狠,可是这两三年还不错,开朗了许多,性情也不像以前那么极端。
马寻看著朱守谦说道,“那我也送你首诗!”
这一下不少人炸锅了,马国舅可是有两年多没写诗了。
皇帝皇后让他动笔,这是直接装没听见。太子和太子妃大婚之时请他写诗,还是直接装听不见。
现在这位大明第一诗词高手也就三首作品,一首是过江之时的感慨,剩下的两首是给他的妻妾写的。
朱標急了,“舅舅,我和婉儿可是求了您两三年了!”
朱楼也同仇敌气,“皇兄说的在理!我的亲事可是您促成了,怎么也该给我写首才对!”
朱稠都没有发言权了,他和老四夹在中间,一直都是透明人的角色。
而朱棣此刻的眼珠子朝著徐妙云直,家宴的时候特意请了她,毕竟是定亲了,那就是自家人。
马寻不管那么多,对朱守谦说道,“你有长进,也喜欢诗词,我高兴。只是你也该记好,你是我大明藩王,诗词怡情不要紧,可別忘了给你叔祖父陛下守好藩地!”
朱標一时间都有些怀疑自家舅舅的动机了,这可能不是单纯的喜欢铁柱,而是在敲打其他几个亲王。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两三年內几个岁数大一点的亲王就要就藩了。
马寻笑著看向朱守谦,“取笔墨,我诵、你写。”
朱守谦喜笑顏开,赶紧接过笔墨开始准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其实这首《已亥杂诗》不一定绝对適合朱守谦,这是龚自珍愤然辞官、离別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时的作品。
朱標忍不住看向马寻,果然,自家舅舅就是在敲打老二几个!
朱守谦奋笔疾书,隨即捧著纸上前,“舅爷爷,这首诗果然厉害,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这般佳作。舅爷爷,还请您赐名。”
马寻稍微琢磨一下,说道,“就叫『赠靖江王,心跡昭然』。”
诗名,有些时候就比较隨意了,这不只是马寻如此,李白等人也这样。
徐妙云这个女诸生起身,“舅舅,您这首七言律诗可直追唐宋。”
七言律诗起源於南北朝,唐朝时极为兴盛,甚至算得上是唐诗的代名词。而在宋代,
七律也有不少佳作。
但是到了元朝开始,七律就逐渐衰落。
马寻心情不错,“你倒是说的有些理,只是不该如此夸讚,我比不得他们。”
朱这狗腿子立刻表態了,“舅舅,您的才学天下第一!要我说天下才共一石,您一个就占了九斗,其他人才能分一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