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福泽绵长(1/2)
第363章 福泽绵长
马寻从来都不指望偶尔吃一些粗粮就可以让天潢贵胃、达官显贵记起来来时路。
尤其是含著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们,他们更不知道真正的苦是什么样。
不过偶尔让他们吃吃“忆苦饭”,让他们稍微对苦、对曾经的困难稍微有点概念,这就行了。
一路上勛贵子弟叫苦连天,可是碍於马寻和朱標的威严,就算是再难吃的饭菜也必须下咽。
想要说饱了不吃?
真以为就只负责放饭呢?
这是得盯著必须吃下去,敢偷奸耍滑的话,那就准备被收拾好了。
一路虽然不少勛贵子弟叫苦不迭,不过好在总算是到了凤阳。
这些勛贵子弟肯定是回到各自府邸,在凤阳这些勛贵都有皇帝的赐宅,养著一些族人、旁支,这也是以后功臣们告老后的安排。
马寻则是带著皇室子弟直接住进了中都皇城,短暂的休息就开始沐浴、斋戒。
朱標找到了马寻,说道,“舅舅,您看看这碑文,要不要帮忙润笔一下?”
马寻有些奇怪,看了內容一下子愣住了。
这就是『大明皇陵之碑”的內容,歷史上是洪武十一年由朱元璋亲自撰文。
其实现在已经有皇陵碑,但是朱元璋嫌原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担心不足为后世子孙戒,所以就亲自写了。
“孝子皇帝元璋谨述:洪武八年春三月,命徐国公马寻督工新造皇堂。”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
在这篇碑文当中,朱元璋毫不掩饰的写出全家近乎饿死,也著重描写地主刘德不愿给地,刘继祖慷慨送出吉壤。
也不掩饰他出家是汪乾娘帮忙筹备礼品等。
自己四处流浪、白天四处流浪化缘、晚上投奔古寺棲身等等,这也都不隱晦的全都写出来了。
“駙马引儿来我棲,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女皆从傍,次兄已歿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
“泪笔以述,难諭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饗。”
马寻仔细看了看,认真说道,“情真意切,秉笔直书,你爹一改歷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墓不实的恶习,我觉得是好事。不只是天下人知,朱家子孙更该知道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標鬆了口气,“我娘先前也说这么写太直白,好在能稍微警醒一下后世子孙。就算以后这些子孙未必贤明,不过好列也该知道家世。”
马寻笑著点头说道,“我现在就愁你娘,非说我们马家百年望族。”
朱標开口说道,“本来就是数百年的望族,就算是到了外公,那也有不少產业。”
这么说好像也没问题,马太公虽然没能守住家业,但是马秀英小的时候確实吃穿不愁。
朱元璋没有神化自己的出身,至於马家稍微有些美化,大家也没意见。
或许马秀英最大的底气就是她和马寻了,两人都是有著良好的教育,品行都非常出色,说他们是“名门贵族”一点都不为过,
“回头我还得去义惠侯和干祖母墓前祭拜。”朱標开口说道,“干祖母的灵位该请入皇陵內,享受皇室的香火祭拜。”
马寻点头,问道,“那刘英也该承袭爵位了吧?”
朱標认真说道,“我爹一直感念先义惠侯恩德,已经亲写浩封。”
马寻隨即说道,“那我一会儿去请刘英和汪文,你可记好了,別给我摆架子。这会儿你不是太子,是朱家子孙。”
朱標连忙说道,“我到底是东宫储君,有些时候不好行礼。铁柱是我家长房长嗣,让他行礼即可。”
马寻非常认可这个做法,朱標確实没办法行礼,但是朱守谦可以。
“老五到时候也跟著。”马寻说道,“老五这个吴王,是不是得改一改?”
吴王,在歷史上的明初极为特殊。
首先是封的朱,然后改为周王。等到朱允登基,立刻封朱允熥为吴王,结果在朱棣手里成为了广泽王,以后被称为『吴庶人”。
朱標有些发愁的说道,“我爹做事您也是知道的,想一出是一出。他还总说您不遵礼法,他自个儿那样可怎么遵啊!”
马寻只能说道,“你爹是皇帝,自然是他定的规矩最大。”
朱標不太认可的说道,“那也不该这么定,汉时可有汉王?普时除了东普的开国皇帝,谁敢封晋王?唐时更別说了,秦王谁敢封?”
刘邦称帝前是汉王,司马炎袭封司马昭的普王爵位,而秦王李世民更別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