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知难而退(2/2)
马寻愣了一下,这可是前任国子学祭酒,也是得罪过马寻被贬官了。
看到马寻迷茫的样子,刘伯温说道,“陛下杀了他,这事情你总该知道吧?”
马寻点头说道,“名义上是將府衙修建在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隨即又牵连了一些江南士子、文人,对吧?”
刘伯温嘆气说道,“这事情本来也不好多说,牵连之人多少是有些无辜。”
马寻则平静开口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
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刘伯温盯著马寻,因为马寻的话就是朱元璋对一些事情的观点。
“江南士绅太强了。”马寻也无奈说道,“泰山,这么些年下来,朝中的文官几乎全都是来自南方。长此以往的话,我大明可就只是半边江山了。”
提到这个,刘伯温也头疼。
他还在京城的时候,这种跡象就非常明显,只不过那时候被淮西勛贵和浙东文官所掩盖。
其实本质上还真的不只是这两个群体有些对立而已,这里头也包含著一系列的施政理念等。
马寻继续说道,“朝廷现在的文官普升等,全都是这些人把持著。陛下想了诸多政策,只是推行起来不太顺利。”
朱元璋確实做了不少努力想要扭转大明官场『半边天”的局面。
在北边兴建学校等是政策之一,可是收效或许要十年之后才能初见端倪,
异地为官、南人北官,有意增加北方朝臣的数量等等。
这些手段使出来了不假,可是有些事情就是使出来了手段,也会被一些官员有意无意的给阻挠。
甚至是这些政策看似是为了平衡地域,不过官员们念出来的经就歪了,变成了集体打压北方官员了。
有些事情刘伯温也心知肚明,只能嘆息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马寻就笑著说道,“这些事情也轮不上我多操心,陛下安排些事情我就做。不安排事情,我去忙我的事情。”
刘伯温自然也知道马寻的那些事情,医术、工匠,这才是挚爱。
这看似是好,可是刘伯温也有担心,“这谈何容易啊!你是不恋栈权位,只是有人不会想要让你清閒。”
这里指的显然不只是朱元璋,还有一些其他人。
刘伯温继续说道,“这一次回京,我倒是能感觉到那位丞相越发了不得!”
胡惟庸的崛起確实有些让人目结舌,淮西勛贵和浙东文官在爭的时候,胡惟庸还算不上多厉害的人物。
可是现在刘伯温告老,魏观被杀,汪广洋致仕、杨宪早就被正法。
一步一步,胡惟庸现在坐在了丞相的位置上,照这个趋势下去,他就能取代恩师李善长了。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胡惟庸,手里的权力已经大过李善长了。
马寻幸灾乐祸的说道,“李相现在要是聪明点就早点退,要不然我真给他看出病了。
”
刘伯温无语,不过还是提醒说道,“你虽得帝后恩宠,只是也不能做事太过。李相外表宽厚、內心刻薄,你若是断了他的仕途,他必与你不死不休。”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李善长这样的人几乎就是为了权力而活了,他如何看不出来皇帝对他的一些不满。
但是那又怎么样,作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这位韩国公十足的自信,他不认为皇帝敢杀他。
他也是发自內心的认为离开了他韩国公,这大明的江山社稷就要轰然倒塌。
马寻点头,认真说道,“我一向都不和他来往,我也算是知道他的性格。所以躲远一点,牵连不到我就行。”
刘伯温忍不住看向马寻,其实他不觉得李善长会怎么样,这毕竟是皇帝的大功臣。
马寻有些好奇的问道,“您在京城的时候和李相关係不好,和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都无语了,他確实和李善长的关係不好,但是那更多的是被单方面的欺压。
诚意伯和韩国公的区別,那还是天差地別。
刘伯温笑著说道,“我和胡相谈不上有多少仇怨,只是也不和睦。无伤大雅之事,算不得什么。”
想想也对,因为马寻的原因,刘伯温更早的告老还乡,和胡惟庸算不上直接起了正面衝突。
要是这时候胡惟庸还想毒死刘伯温,那才是作死呢。
马寻忽然问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如今天下这气象,除了京城还有哪里?”
对於马寻思维跳的太快,刘伯温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
不过仔细想想,或许还是事关迁都吧,这件事情也確实是大事情。
应天府不错,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皇帝早就有迁都的心思,或许有些事情解决了就要著手迁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