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老虎大了,养的人也怕(2/2)
战争和杀人是下策,是最后的手段,魏良臣作为一个和平爱好者,他认为移风易俗才是上策。“这件事为师也不确定,你若想知道具体,不妨问问那叶赫老女。”杨镐忽的道。
杨镐自嘲一笑,虽然皇帝不管他走不走,可程序上他属于擅自弃官。没人揪着你便罢了,真要有人硬顶,说不得还真得诏狱走一遭。
然而,再落后的文明之中都有一个特权阶级的存在,放在当下的建州,就是以奴尔哈赤为首的反动集团。
杨镐告诉魏良臣,他在未挂印时得知了一件事,便是女真叶赫部曾遣人进京见过李成梁。
杨镐摸了摸光头,也不客气直接拿了,嘿嘿道:“为师如今不是官,收学生点钱财不违律法,想来科道便是知道也没法弹劾我这无官之人。”
魏良臣忙恭敬退下,与蒋方印、王维栋、张虎三人商量金州接人之事。
杨镐和熊廷弼就是魏良臣倾向的未来合作伙伴。
哪怕是奴尔哈赤一家,汉化程度也极高。明朝对后金征战中,也有很多女真将领和士兵为大明死战。
这二人对于辽事的熟悉和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于当下的朝廷是很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后者刚刚把李成梁拉下了马,虽然这当中有魏良臣的一部分功劳,但若非熊廷弼首参,楚浙等党又如何会齐心协力。
这世间从没有一个压制主体民族的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
魏良臣陪笑说了几句,杨镐让他自去办事,他马上要去别处见一人。
移风易俗,是为了使女真各族人民奔小康的好政策,谁胆敢反对这个政策,谁就是建州人民的公敌!
为了进一步加强杨镐对“移风易俗”的理解和认知,魏良臣决定进一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他们渔肉建州百姓,通过剥削压榨本族人民,进而为了获取更大的富贵,不惜裹挟绑架建州百姓发动战争,致使生灵涂炭,亿万人民葬身屠刀之下。他们的存在,伤害了建州人民,也伤害了其他各族人民,因而必须严厉打击,狠狠打击。
“为师知你对辽事有些见解,对辽东之事也格外关心,所以有件事为师得告诉你。”
“老师怎的这么急?”魏良臣不解。
杨镐未对魏良臣所言下评语,只摇了摇头,却不知是说自己没有机会东山再起,而是说魏良臣的法子有不好处。
这一点从朝鲜、从萨尔浒之战便可看出,两次野战,杨镐都败了,说明他缺乏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熊廷弼之死或许有党争因素,杨镐之死则纯是崇祯为了立威,或者为了振奋人心的宣传缘故。
魏良臣洋洋洒洒一通,连具体执行方式都说了一些出来,这可把杨镐听的愣住了,但仔细一琢磨,魏良臣所言的这些其实都是历来有过的政策,历朝开国之初都有此政策相关条文,但越到后面,却越执行不下去。
“魏公公看何时去金州?”张虎问道,他担心夜长梦多,万一新任辽抚张涛知道此事会有刁难。
谁知杨镐却道他不会进京,明日就回商丘老家。
“你如今在陛下身边得宠,不比为师这归乡之人,但大清你要记住,你若想做成事,便须自身硬。旁人倒不得你,你才能倒得旁人。”
杨镐正宗文臣出身,如果他能出面在辽东推行移风易俗,推行蓄发改服政策,那么就会减少来自朝堂和地方的很多阻力。
魏良臣当然也知道世间不是单一个女真,解决了一个女真不代表就可以长治久安,再无边患的了。
即便如此,奴尔哈赤的建州八旗在大胜之后也依旧在黑图阿拉打转,不敢举兵攻打沈阳。惨败之后的辽东明军在损兵折将之余,也依旧对建州具有优势。
“难得老师来京,学生这就安排下去,老师且在京中多住几日。”
“李成梁在辽之时对叶赫部不甚重视,只一心扶持建州,建州对叶赫几次战事李成梁都是拉的偏架,叶赫部见他做什么?”
但他更相信,只要大明朝上上下下紧密团结在以他为首的“阉党”大旗下,积极融入时代潮流,放眼看世界,再多的边患都不足以动摇华夏的根基。
而这个政策要想在辽东推行,首先就必须得到文官系统的认可和支持。
就如二叔同样有“五虎”、“五彪”、“十孩儿”等文武官员替他摇旗呐喊,替他出谋划策,替他打理具体事务一般。
不过这时候的熊蛮子似乎因为脾气坏了事,好像因为棒打生员致死听侯核查回乡去了。他的再次复出和杨镐一样,也等了七年,只不过他却是接杨镐的班而矣。
“学生试想,这移风易俗令一下,便要在辽东各地的路口搭棚子,要在棚子边竖一根旗杆,上面悬挂“蓄发改服”的公文,叫人念给各族百姓听,要使他们知道。要加大宣传,不但要蓄发改服,还要易汉姓,识汉字,说汉话,官府对这些真心归化,愿意学习的女真百姓要一视同仁,要将他们真正当成我大明子民看待…但谁要敢不蓄发,或煽动百姓闹事,反抗官府,那就要割下他们头颅挂在旗杆上…”
北京城万历皇帝对此败也浑然不放在心上,收到战败消息后他没有大怒,也没有追究杨镐的兵败之罪,只让杨镐重整兵马,收拾残局。
魏良臣知道杨镐在京中有不少门生故旧,因而想借机会和这些人认识,先混个面熟,大家攀个交情。
魏良臣盘算了下,告诉三人他将于七天之后离京前往天津卫,届时其北上船队直接往金州中左所接人。
暗自又寻思莫非东哥真的在京中?
欲灭一族,必移其风,易其俗。
杨镐不是一个合格的边帅,这一点魏良臣是看的清楚的,结合杨镐的一生,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便宜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后勤官。
“老师的意思是说李成梁现在也对建州有忌惮,想扶持叶赫?”魏良臣问道。
便是今日没了女真一族,尽是汉人,以后也会有其它各族。
朝廷名器,岂是你说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的?
“对了,老师要去见谁?”
从天诚酒楼出来后,魏良臣随口问蒋方印。
蒋方印迟疑了一下,低声道:“方从哲。”
………
不写这些了,大佬们不爱看,大佬们爱看风水月,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