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2/2)
邹川桥愣在当场,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市易司赚的钱,拿去给朝廷?
这陆云逸莫非,莫非是.脑子有病?”
说话间,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意思再明显不过。
刘三吾见状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邹兄,若是你们也能像我那徒孙一般不爱财,事情会顺利得多啊,
也不至于落到现在,双方僵持不下。”
邹川桥有些尴尬,讪讪笑道:
“去年曹国公那帮人借着甘薯赚了那么多钱,
这怎能不让人心动?
就算老夫年过半百,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可家中后辈还有大好年华。
他们想赚钱,老夫也拦不住。”
“京中局势鱼龙混杂,人才辈出,大半手段用过一次就不能再用第二次。
老夫在书信里跟你提过这一点,你们偏不信,
现在钱都亏光了,才想起老夫,老夫也无能为力。”
邹川桥神情一黯,
这次风波,让不少人伤筋动骨,
至少他家中存了近三十年的银子被一扫而空,还求助无门。
他叹了口气,也知道从朝廷手里掏银子有多难,便说道:
“家中几个小辈准备去些小县城故技重施,赚点散碎银子。
不知,这样做,能不能帮上朝廷局势?”
刘三吾瞥了他一眼,知道他想问什么,
若是在地方兴风作浪,朝廷会不会管、能不能抽出手管。
刘三吾淡淡道:
“朝廷自顾不暇,宫中近日都在围绕太子行事,朝堂更是分身乏术,只要不太过分,没人会管。”
邹川桥长舒一口气,心中大石落下一半,拱了拱手笑道:
“多谢刘公。
那在下就先告辞了,还请刘公静候好消息。”
刘三吾打量了他几眼,本想提醒几句,可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化作沉默:
“小心行事,切莫露出马脚。”
“放心吧刘公,告辞!”
邹川桥拱了拱手,便下了马车,走向旁边另一辆马车。
刘三吾静静看着他上车离开,面露感慨,
又望向前方官道,此刻迁移队伍已到末尾,看不见富户的身影,
只剩些披甲执锐、手持大旗的军卒,
精气神十足,威风凛凛。
忽然,刘三吾见一名小厮急匆匆从官道上跑下来,径直奔向车队。
这是翰林院的侍者,算得上他的亲信。
小厮匆匆跑到马车旁,跟车夫侍卫说了几句,便径直来到车厢外:
“老爷,出大事了!”
刘三吾神情渐渐平静,问道:
“何事?”
小厮面露慌张,急声道:
“锦衣卫、市易司、都督府联合出手,把明道书院查封了!
说是书院里藏了逆党,现在学子们都被赶了出来,现场一团乱麻啊!”
“什么?”
刘三吾声音猛地拔高,眼中第一次露出愕然。
明道书院是京中私塾之首,
学子非富即贵,算得上地方读书人在京中的一面旗帜。
如今这面旗帜若是被查封关停,
刘三吾不敢想象会引出多大风波,
朝野士林又会有怎样反响!
更重要的是,连一座书院都保不住,又怎能保住应天这座都城?
刘三吾几乎瞬间就想明白了,
不能露怯!
一旦露怯,就等于暴露弱点。
若是被皇党之人察觉到他们外强中干,那就糟了。
他深吸一口气:
“快,回京!
派人把此事告诉几位大学士,
让他们联合学生、同乡向都督府施压,逼他们撤兵离开。
另外,传信给许观,让他写一封弹劾文书,就弹劾中军都督府徐辉祖,
说他擅权专断,破坏大明文脉!”
“是!”
小厮离开车厢,快步往官道跑去,也不顾旁人诧异的目光。
应天城北,明道书院。
往日里,这里总飘着墨香与读书声,
可今日,朗朗书声全被铁甲碰撞的哐当声冲散。
书院门前,两列披甲军卒持枪而立,明晃晃的枪尖对着大门。
军卒身后,锦衣卫的飞鱼服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腰间的绣春刀鞘,映出围观百姓的惶然。
这是怎么了?
“都往后退!”
“所有人往后退!”
一名锦衣卫百户不停挥手,示意凑近的百姓后退。
可百姓们的议论声依旧嗡嗡作响:
“明道书院怎么被围了?难道是前些日子何子诚的事?”
“他不是私通儿媳吗?朝廷还能封书院?再说了,他都被厉鬼索命死了。”
这时,那名锦衣卫百户见众人越说越离谱,高声喊道:
“经查实,明道书院藏匿逆党,今日三部衙门特来追查!”
“逆党?书院里有逆党?”
众人更是面露震惊。
书院朱红大门前,左军都督府舳舻侯朱寿负手而立。
他穿着一身勋贵甲胄,甲片上錾着云纹,腰间悬着长刀,面色沉肃。
他的目光扫过院外骚动的学子,眉头微微蹙起,
这些学子多是官宦子弟,
对军卒与锦衣卫毫无惧色,此刻还在不停推搡。
“侯爷!”
一道清脆却冷冽的声音从旁传来。
锦衣卫指挥佥事杜萍萍快步上前,
他的身形比往年瘦了一半,整个人显得干练利落:
“学子们情绪太激动,再这么闹下去,恐怕会误了搜查,要不,让他们离远些?”
朱寿点头,抬了抬手。
身后的军卒立刻上前,
用长枪在学子与锦衣卫之间架起一道屏障。
长枪的寒芒让学子们下意识后退,骚动渐渐平息,
只剩几个领头的学子还在高声质问:
“我们书院都是正经读书人!
凭什么封院搜查?你们有朝廷文书吗?”
朱寿没理会,目光转向另一侧的市易司副司正韩宜可。
韩宜可穿着一身绯袍,手里捧着一卷文书,面容清瘦,眼神却很沉稳。
他见朱寿看来,便上前一步,对院门口的诸位先生沉声道:
“诸位,此乃都察院的调查文书,
事由是查获逆党与书院中人往来的密信,请诸位配合。”
其中一名年过六十的甲老者上前一步,
穿着素色儒衫,须发皆白,此刻却气得浑身发抖。
他指着韩宜可手里的文书,声音发颤:
“韩大人!你我也算是故交,这话你自己信吗?
明道书院自开办以来,从未与逆党有过牵扯!
你们就凭一封不知真假的密信,就能玷污书院百年清誉?”
“文山兄,文书真假,一看便知。”
韩宜可将文书递过去,语气依旧平和:
“朝廷办事,讲究证据,若搜查后未发现逆党踪迹,自然会为书院正名。
但此刻,还请让开,不要阻拦公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