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1/2)
第1023章 查封明道书院
北城门的城墙上,豹涛卫千户钟瑞身披甲胄,手持长刀,
腰杆挺得笔直,静静看着浩浩荡荡的富户队伍离开。
入城的商户与马队已被驱赶到道路一旁,
为迁移队伍让路。
所有人都用复杂的眼神望着这支队伍,
作为京中小民,流言蜚语他们听了不少,
甚至从各种小道消息里,也猜到了朝廷意图。
眼前这一幕便是又一个实证。
扪心自问,作为应天百姓,他们并不希望朝廷迁往北方。
无他,天子脚下,总比远离朝廷的地方太平得多,
就算是贪官污吏,也比外地收敛些。
京中如今不少人,正是受不了家乡小吏官府的盘剥,才千里迢迢来应天谋生。
若朝廷迁走,应天反倒会成遗弃之地,再次被贪官污吏笼罩。
一时间,无声的叹息声响起,气氛安静得有些可怕。
队伍中,徐增寿看向道路两旁的百姓,
竟发现自己眼神有些闪躲,不敢与他们对视。
那淳朴的眸子里,满是对朝廷的期望。
可朝廷做出的选择,恐怕会让他们失望。
再多的话语,在这浩浩荡荡的迁移队伍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芳英,给我壶水。”徐增寿轻声说道。
一旁充作亲卫统领的李芳英连忙将水壶递过来,小声提醒:
“将军,这些百姓商贾看咱们的眼神不对劲,你发现了吗?”
“嗯。”
徐增寿点了点头,一边喝水一边小心打量四周,最终发出一声叹息:
“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大人总说,在天下大势面前,任何阻拦都是螳臂当车。”
李芳英一愣,知道他说的是陆云逸,便问道:
“陆大人是在说这些百姓吗?”
“不是,是说思伦法,在云南战场上说的。
他说就算麓川战事失败,朝廷还会继续派兵,源源不断地派,
一直到击败思伦法、杀光他麾下的勇猛军卒为止,
对思伦法而言,这是必败之局,区别只在早晚。”
徐增寿指了指周围的人群,又叹道:
“就算陛下这次迁都失败,
等太子继位,依旧会寻求迁都,
直到迁都成功,无非也是早晚的区别。”
李芳英觉得气氛沉重,眼珠转了转,小声问道:
“将军,陆大人说过这次迁都能不能成吗?”
“没说。”
徐增寿眼神复杂地摇了摇头:
“但我觉得,这次成不了。”
“为什么?”
李芳英一愣,从眼下局势看,
明明是一片大好,逆党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陆大人向来得理不饶人,战场上一旦开始攻杀,就绝不会停手,非要击溃敌人不可。
可现在,陆大人几次出招,都没了后续,
这不对劲,所以我猜,
要么是有一股强大力量阻拦,要么是陆大人也没指望这事能一蹴而就。”
李芳英坐在战马上,身体随着马蹄轻晃。
明晃晃的阳光洒下,甲胄被晒得有些发烫,他心里却透着凉意:
“这都成不了?那以后还怎么成?”
徐增寿声音空洞地叹道:
“不知道,大哥对眼下局势的看法也很不乐观,都督府内也有了分歧。
种种迹象来看,这次想成,不太可能。”
李芳英诧异地看向徐增寿,
年轻的脸庞上,竟浮现出一种他十分陌生的深沉,像个老成持重的将军:
“子恭,你怎么这幅模样?”
徐增寿努力维持的沉稳瞬间破功,又恢复了往日的跳脱,可很快又沉了下来:
“我是觉得,咱们都这么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
得沉稳、成熟,遇事波澜不惊。
我爹二十岁就带人投奔滁阳王,第二年就攻下了数座城池。
我今年也二十了,虽说官职比我爹当年高,
可靠的是家世,做事一塌糊涂,打仗更是不行。
再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
咱们就会被朝廷的后起之秀超越。
虽说有家中恩荣在,能一辈子富贵,可这怎么能让人甘心?”
李芳英愣住了,他年纪还小,从没想过这么远,只觉得穿甲胄提长刀很威风:
“将军,是不是太严重了?
你大哥是魏国公,我大哥是曹国公,
开朝会都要站在最前面,咱们怎么会被后起之秀超越?”
徐增寿摇了摇头,没再多说,
他十七八岁时,想的也是如何耍威风,从不会考虑家国大事。
“不管怎样,这次的事一定要办好,把人安全送到关中。
若是有敌人来袭,你别害怕,也别退缩,跟我一起往前冲,一定能赢!”
“好!”
一说到冲阵,李芳英顿时心绪激动,干劲十足,
毕竟他父亲当年就曾率军冲阵,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扬名天下。
队伍缓缓前行,零碎的马蹄声不断敲打着沿途百姓的心。
离京三里后,去往各村的岔路多了起来,
银白色的水泥路横贯麦田,像一道道银色丝带。
去往李家村的道路旁,
一辆简朴的马车静静停在一行车队中央。
马车帘幕缓缓掀开,先露出一只苍老手掌,
接着是一张布满褶皱、带着暮气的脸,正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他对面,同样坐着一位身形干瘦的老者,
名叫邹川桥,凤阳府人,曾是故元朝廷的刑部侍郎,在文坛中也颇有声誉。
“刘公,人已经离京了,是不是该行动了?”
邹川桥笑着抿了抿嘴,神情淡然。
虽已年过六十,却依旧有几分风度翩翩。
刘三吾没有说话,只是一直盯着官道上行走的富户。
过了许久,见队伍绵延不绝,他才叹道:
“你们要动手便动手就是,老夫只是个读书人,不懂你们的弯弯绕绕。”
邹川桥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是是是,刘公说得对。
可我们这些读书人,向来唯刘公马首是瞻,您让我们往东,我们绝不敢往西。”
刘三吾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这种骗人的话,邹兄自己都不会信吧?”
“哈哈哈哈,君子妄言,君子妄言啊!”
邹川桥收住笑,试探着问:
“刘公,前些日子小老儿在京中赔了不少钱,
一些老友也把棺材本投了进去。
这次我来京城,一是告诉您一切准备就绪,
二是想问问,这钱什么时候能拿回来?”
刘三吾放下窗帘,淡淡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讥讽:
“邹兄没去过赌坊吗?
赌场里输了钱,就算你把赌场拆了,他们也不会退钱。
今日你退了,明日别人又要退,以后这生意还怎么做?”
邹川桥讪讪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却仍试探着问:
“听说,操持此事的陆大人,是您的徒孙?
有这层关系在,还能要不回钱吗?”
“他若是听老夫的话,大事早就定了,哪还会有这么多麻烦。”
刘三吾眼中闪过一丝烦闷,更多的是可惜。
“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市易司这两个月赚的钱,早就得七七八八了,
治水、修路、换钞,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以前用国库的钱办这些事,现在用市易司的钱,哪有那么多钱经得住?”
“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