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黑太子 > 第851章:打击盐商

第851章:打击盐商(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三年又三年,卧底世界大乱斗 从武馆打杂肝成无敌武圣 一粟星河 仙子越难受,我修为越大涨 魔法世界,我全系亲和??? 神不动,恨长生 AI伴我修仙路 修仙怎么死不掉? 什么?喝热水就是修炼 死之后

经过某逆子的提醒,崇祯认为两淮盐商所产制盐占据天下所需食盐的一半份额,让其每年提万两税银很多么?

当然不多!

但是两淮盐商的年纳税总额达万两了么?

当然没有!

甚加起来都没达到过这个数!

是两淮盐商所辖之盐场的产量低么?

当然不是!

是两淮盐商囤货惜售么?

当然也不是!

某逆子为崇祯解释过,同样向市面提供一百斤食盐,这一百斤都是官盐,那就要纳相应一百斤的盐课。

这一百斤里斤官盐,那就可以只交一半的税。

而眼下的情况是,在市面上出售的每一百斤盐里,至少有九十斤是私盐!

更有的地方这数额超过就是九之多!

私盐需要上税么?

显而易见!

傻子都知道结果!

私盐占比越大,对盐商就越发的有利,因为相应的税银全都不用交了。

无非是给河防与当地官员孝敬一些就行了,大头还留在自己兜里。

不然扬州顶级瘦马售价高达千两银子以上,怎么购买者仍然如过江之鲫呢?

扬州瘦马的销售对象倒是很广,但毫无疑问,两淮盐商是厂家最大的目标顾客群。

盐商之富,天下皆知!

朝廷之穷,亦是如此!

崇祯在移驾南都的路上就想过该如何收税,又该如何对付两淮盐商。

只是没想到等驾临南都之后,盐商居然仍旧执迷不悟,甚至勾结士绅,向自己叫嚣!

让宋纪带兵去扬州,自然是崇祯的意思,黄得功未得皇帝的暗示,决计不敢如此妄为的。

不过就是警告一番,象征性地拿走了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食盐,回来折万两银子,并没有从严惩处,否则便要人头落地了。

可以横向对比,譬如之前某逆子派沈迅南下处理“史翲案”!

史翲此人做过天下最肥的淮、扬这差事,结果在这期间,将两地库房里的银子都装进了自己的兜里,后来又拿走了近三十万两盐税银子。

某太子是不管史翲这厮的死活的,素来是只认银子不认人,给沈迅下达的任务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不论死活,都要把银子拿回来!

并赐予了沈迅先斩后奏之权,还为其配备了大量厂卫,目的就是要把丢失的银子一并会回来。

作为左懋第的得力老乡,沈迅前后耗时三月有余,不服某太子的期望,运回来高达百万两银子,还将史翲一家押解回京。

这里面包括史翲贪墨的部分以及两淮盐商保命的银子,谁敢不交,谁就会被押送到京城候审。

盐商又不傻,进了厂卫的诏狱再想出来,势必要花更多的银子。那莫不如在当地就打点好沈迅这尊瘟神,让他快些打道回府。

算上宋级这次带兵突袭扬州,对盐商们来说,这等于短短半年之内,被朝廷打劫两次!

随着海盐的大量上市,预计明年年初便是第三次劫难……

盐商们已经恼羞成怒了,可是手里无兵无将,面对如狼似虎的勇卫营,收买不了,就只能认栽了。

于是便只能暗中来联络东林、复社、几社等团伙,希望可以在朝会上为自己鸣冤,最好能出口恶气。

结果没想到狗皇帝居然变聪明了,还噎不住了,东林与复社反而损失巨大,一时间被狗皇帝占据上风,被打得没有招架之功。

“陛下,此法或会竭泽而渔……”

郑三俊对东林等团伙的境遇并不同情,但()

对如何收税,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免得冲到万历年间的覆辙。

当时万历皇帝向各地派出了大量的矿监,背负了极大的骂名,每年的税收也就增加了数十万两而已。

眼前这位一下子就弄过来一百万两之巨,算上太子与前番勇卫营宋纪所部之作为,让两淮盐商如何想?

“竭泽而渔?爱卿言重了!朕就少给两淮盐商算些,譬如一年仅偷逃三百万两税银年便是一万两之多!按年息三百万两来算,朕向其收的银子连半年的利息都算不上!两淮盐商可以花天酒地,可以纸醉金迷,可以风花雪月,唯独不愿意照额纳税!居然连三十税一的规定都不愿意遵照,朕要问这些盐商已利欲熏心到何等地步?盐商给那些朝廷里的蛀虫好处,此等蛀虫便在朕面前进言,朝廷收税要加赋农户,与商贾毫无关系,这岂不是荒唐至极之举?如此偏袒偷逃税款之商贾,此等官员便是大明的败类!往后不论品级,谁再敢在朕面前替那些偷逃税款的商贾说好话,休怪朕翻脸无情!从明年开始,两淮盐商,缴纳税银总额须达到每季一百万两!交不上银子,便可缉拿下狱!只要大明江山还姓朱,大明皇帝还是朕,此等女干商便翻不了天!”

本来崇祯给盐商定的是每年两百万两银子,可是听到厂卫来报,两淮盐商最近有活跃起来,在联系东林等团伙,欲要用这些团伙里的官员在朝会上伺机发难。

待钱士升等人图穷匕见,崇祯心里的火焰便立刻被挑了起来。

必须要让这**商们知道,算计皇帝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尔等不是有钱收买东林么?

现在东林被朕给压下去了,朕要尔等将吃进肚子的银子给朕吐出来!

哪怕不全吐出来,也要吐到朕满意为止!

“……陛下,臣非为盐商说话,只是如此一来,盐商所辖各个盐场里的盐工,活计难保,这些盐工都肩负养家糊口之重担,若是失去了活计,一家人便……再者说,一旦两淮盐商暗中阻挠,盐场无法运作,势必导致市面上盐价飙升,抑或出现失控之态势!”

皇帝的狠话可是把郑三俊吓了一跳,这还不算竭泽而渔?

再说盐商下面是数万盐工,盐工背后是十余万家眷。

收拾盐商很容易,但是盐工的家眷该当如何是好?

朝廷总不能将至这些家眷也收养起来吧?

那得是多大的负担啊?

不管这些盐工以及家眷,一旦闹起来,那可真是声势浩大,算得上正二八经的珉怨沸腾了!

“爱卿不必多虑,太子已然跟朕说过相关事宜。倘若淮盐无法上市,太子可调山东所产海盐来填补缺口。海盐售价比淮盐低得多,太子说海盐含……含碘,可治疗大脖子病,如此一来,岂不是造福于百姓乎?至于那些盐工极其家眷,若是不愿改行,朕可送其去往北廷所辖山东盐场,继续作为盐工,工钱比在两淮要高。若是愿意改行,可就地在两淮煤矿挖煤,抑或是来马鞍山冶铁,工钱仍旧较原先之盐场更高。如此安排,原因便是要告诉两淮盐商,百姓离了淮盐能活,朝廷离了淮盐能活,朕离了亦能活!”

那逆子早就准备好了后手,故而根本不怕两淮盐商从中作乱。

以前崇祯是被身边的女干佞之人所蒙蔽,不明就里,这下了解了两淮盐商的梗概,也就清楚多了,便于下手了。

刘汉与赵宋此二朝廷均可依靠食盐收得大量税费,怎到了大明,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呢?

既然走不通,崇祯便打算先打通,然后再走!

“陛下英明,如此安排甚为妥当,只是两淮盐场倒闭,往后税银……”

郑三俊倒是对皇帝的安排表示赞许和支持,但往后没了两()

淮盐商的银子,朝廷从哪找补回来?

指望两淮的煤矿与马鞍山的铁矿?

短时间内恐怕还达不到盐场的收入能力,在没有其他新增进项的前提下,这可是会出现一个大窟窿的。

适才刚说每季一百万两,这会儿又要用海盐来取代淮盐。

郑三俊都不知道皇帝这是要把两淮盐商打个半死,还是直接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火影:我的忍术平平无奇 在璃月,做一个合法商人!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华娱从摆摊算命开始 怪猎:荒野的指针 文娱大佬竟是金融巨鳄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网游之巅峰传说 无限恐怖之无限逆转 这次,我不当魔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