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465节(2/2)
等徐凡出来,葛尤送她上出租车,互留姓名、联系方式。此时,观众才晓得两位主人公的名字:
顾颜、林周云。
接下来,影片很舒缓的展现了一个男人的孤独生活。
他是个摄影师,没表现具体怎么工作,但看室内摆设,衣着打扮,是个蛮有格调,很体面的中年男人。
一个人吃饭,发呆,拆大洋彼岸寄来的信,衣架上还挂着妻子的内衣……
然后把帽子一摘,躺在床上,大家都乐了。
对嘛!这种发际线才是葛尤嘛!
观众寻找着对他的习惯认知,却一无所获。即便他顶着光秃秃的脑门,也没有以前的影子。
只在折腾新婚朋友时,才显出那点贫。
几个月后,林周云忽然把顾颜找去,帮忙杀鸡,聊着天,不欢而散。
又一转眼,一年过去了,俩人在地铁偶遇。
“哎!哎!”
林周云喊着,没有叫名字,可能一时半会忘了。顾颜带着惊喜和生疏的客套,跑到跟前,“你好。”
“你好,认出我来了?”
“当然,你是没走呢还是回来了?”
“没呢,不过快了。”
俩人不熟,完全不熟,却又好像产生了某种纽带,若有若无的系在彼此身上。
他提醒要跟名胜古迹合影留念,她说没有照相机,于是俩人一起爬长城,去圆明园,在初冬的萧索中,钢琴曲轻柔,有了一丝温暖。
看到这里,观众已逐渐品出味道。
景色美,画面干净,衣着极为合适。徐凡身段高挑,穿的全是高跟、大衣,头发蓬松披散,慵懒又随意。
小少妇的魅力淋漓尽致。
当然张国师看的更深,问:“前面是故意营造一种‘冷’的意境?”
“对,跟后面有所对比。”夏刚道。
“哦,真不错。”
他由衷称赞,因为国内的导演不会拍都市片,尤其当今社会的都市片。自己总想尝试,不知如何入手。
《大撒把》给了点启发:都市片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把生活的底子打牢,再去艺术加工。
跟着到了全片最有意思的段落,吃日本料理。
顾颜捧着菜谱,不懂装懂,“这个滴干活!”
“嗨!”
“这个滴,两个!”
“嗨!”
“你滴,快快滴!我们滴,密西密西!”
不一会,服务员上菜。一小碟点心,两小碗咸菜似的东西,一小碗芥末墩儿。
“……”
二人面面相觑,林周云问:“你点的?”
“没有啊……哦,送的!”
顾颜抄起筷子,“日本人会做生意,怕咱们等烦了,吃吧。”
俩人继续刚才的话题,“你给你太太出什么主意了?”
“上策,想办法凑路费回来。中策,继续找工作。下策,只能使美人计了。我本想吓唬吓唬她,让她回来算了。
她说,她的想法跟我不谋而合。”
“她要回来?”
“她想肉包子打洋狗,让那些老外都找不着北。”
顾颜夹了口咸菜,抻脖子瞅,“咱的菜咋还不来?”
他叫过服务员,指着桌面,“菜,我们滴菜!”
服务员看看这货,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对不起,您点的就是这些。日餐就是这样,量小精致,吃着可能没烤鸭过瘾,但也是一种异国风味。”
“……”
“……”
女人在憋笑,男人一脸懵逼,跟着挠挠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