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徐福(2/2)
但是很显然,戏志才的家族并不在这个小团体之列,若是贸然上门打听唐姬的事情,多半是要被人家体面地请出来的——若是你不体面,唐氏就帮你体面。
“荀文若还在冀州,怕是不太好问”,徐嘉树苦笑道:“不仅是荀氏,郭氏和辛氏也跟着北上避难,还留在颍川的高门大族已经不多了”
看看颍川如今荒凉的现状也知道,荀彧跑路的决策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甚至荀氏能取得如今颍川世族魁首的地位,也和这个决策有很大的关系——带着大伙一起胜利大逃亡,可不就是一个天大的()
人情吗?
“未必”,戏志才捻须道:“陈氏就没有跟着一起北上,子茂真想登门拜访唐姬,可以请他们出面,做个中人。”
颍川多高门,可高门之间亦有差距。
日后大放异彩的鄢陵庾氏,长社钟氏等家族此时只能位居二流,头面世族首推荀陈两家。
其中荀氏不用多说,数代人厚积薄发,由荀爽这一代位登三公名扬天下,荀彧紧随其后稳稳接棒,可谓风头一时无对。
而荀氏崛起之前,颍川世族领袖的位置则一直由陈氏占据。
陈寔,就是《世说新语》中,那位与朋友约好一起出行,然后因为朋友迟到而放人家鸽子的陈太丘。
此人德冠当世,乃是一代名士之首,荀爽、贾彪、李膺、韩融、王烈、管宁、华歆、邴原等都曾向他问学,而且这位足足活了八十四岁,横跨四代士人,声望之隆堪称无以复加。
其子陈纪,也就是文中那位小小年纪就把世叔骂的狗血淋头的主角,此时为了避祸,自请外放担任平原相,凭借平原横跨黄河两岸的地形优势抵御黄巾的肆虐,可惜青州一行过于匆忙,未得一见。
再下一辈,则是尚未出仕的陈群了。
细细看来,陈氏同样是人才辈出,声望卓著——也就是陈寔于几年前离世,否则陈氏在颍川的地位堪称稳如泰山,根本不可能受到任何挑战。
作为比荀氏还根基深厚的老牌世族,陈氏并没有选择一起北上避难,而是留在家乡,大概率是选择两头下注,由家主陈纪在青州为官,而陈群则会择机出仕豫州的掌权者。
历史上,这位被陈氏选中的豫州刺史,叫做刘备。
“陈氏啊”
听戏志才一番分析,徐嘉树对陈氏的超然地位稍微有所了解了——怪不得九品中正制这变相世袭的玩意儿是由陈群提出的,原来人家本来就是纯正的oldoney。
有荀彧的例子在前,基本可以断定,对于陈氏这样的老牌世族来说,除非他徐嘉树做到豫州刺史,成为颍川郡名副其实的主官,否则肯定是无法拐走陈群的。
既然如此,那有没有必要花时间登门拜访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入蜀之事也拖不得,没有多少时间给自己游山玩水。
还是找个地方先模拟看看,再做决定吧。
戏志才见徐嘉树突然不再追问,也就把这些话当做两人之间的闲聊而已,转而看向四周,颇为唏嘘地感慨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