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年夜饭(2/2)
年夜饭要慢慢吃,一般吃几个小时都是正常的。
从天亮吃到天黑也是常有的事情。
年夜饭的主食是饺子。
饺子的说法很多,很多人会在所有的饺子里,挑选出两个饺子,然后往里面一个放硬币,一个放。
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但林毅觉得这样不好。
经常出事,有的人吃饺子喜欢直接吞,要是不注意,把硬币吃进去了多危险。
于是在林毅的建议下,两个饺子都包上了,没有放硬币。
就无所谓了。
甜甜蜜蜜,同样也是十分美好的祝福。
吃过了饭,便开始守岁了。
基本上全国大部分地方,除夕晚上都有守岁的习惯。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全家人吃过了饭,便来到了客厅看电视,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围炉闲坐、守岁辞岁。
如今还没有春晚,但央视有茶话会。
林毅觉得无聊,拉着英子出去放烟了。
八十年代的烟种类,并不多,不像后世,五八门的。
什么加特林烟都整出来了。
林毅在林场的供销社,找了好几家店,才找到几种。
最多的便是,炮打灯儿和盒。
炮打灯儿又叫做彩珠筒,外形是圆筒形的,高约3寸直径5分,外皮裹着红绿纸,点燃后的声音和鞭炮声一样。
只是会随着声响,会有一个光球儿飞出,在半空中炸响,还是很有意思的。
盒,属于高档烟火,是一个扁平大圆盒。
燃放盒时,是需要放在空平地上,然后点燃引线,站远一些观看。
这种烟,还是有些危险的。
燃放出来的盒会在天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烟。
“毅哥,烟好美啊。”英子望着天空中,那璀璨的烟。
“八十年代的年味真浓啊。”林毅感叹道。
后世不让放烟爆竹之后,年味便逐渐消散了许多。
当然,不让放烟爆竹,也有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八九十年代,每年过年的时候,医院都是爆满的。
被烟炸伤,甚至炸死的事情,有很多。
很多人喜欢逞能,把鞭炮点燃了,然后放在手里比赛,看谁坚持到最后,这不是纯纯的沙币行为嘛。
林毅小的时候也做过这种事情,然后被他爹拿着鞋底追了大半个村子。
此后,他再也不敢了。
现在回想下,觉得当时是真虎啊。
能活着长大,真不容易。
如今村里能放的起烟的家庭不多,也就林毅家和村长家。
其余村民只有羡慕和围观的份。
不一会,也有村民到林毅家里来看电视。
家里有一台电视,比平日里是要热闹许多。
“毅哥,你明天去拜神吗?”英子询问林毅。
这也是守岁的一个环节。
一般是等到天明后,向寺庙烧香祈神,称为“发纸”。
然后在寺庙周围点燃火堆,在东北叫“营火”,一直热闹到接神为止。
当然,如果不相信这些的话,可以省去这一个步骤。
神明,信则有,不信则无。
林毅以前也去过几次,都是觉得热闹,好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