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朝野震惊!封永乐候!元璋震撼!将(2/2)
这种情况,大部官员都答应的很快。
朱允炆道:“方卿说得对,该削藩!朕意已决!”
杀手五人略占优势,但锦衣卫人数众多,又有弓弩,使得他们却也无法脱身。
说完,将军报奏疏递了过去。
飒飒飒——
朱允炆急忙问道:“谁?”
决定了这件事情后。
朱元璋笑道:“做戏做全套,咱倒要看看,那些杀手是只想杀咱一人,还是想都杀了,这其中的目的都不一样。”
朱元璋开口说道,并没有屏退朱棣和朱高炽二人,这代表已经对二人彻底放心。
朱允炆浑身无力,一指桌面,“伱们自己看。”
远方,剩下的四名杀手,看着熊熊烈火,天煞说道:
“得手了!杀了皇帝,燕王,还有一个皇孙,地煞的死值了,为了主上而死,他将获得无上荣耀!”
黄子澄附和道:“铁大人说得对,此时皇孙还是监国,还是快快登基为上策,否则藩王进京,后患无穷,必须要在藩王们进京之前,登上皇位。”
方孝孺率先打破沉默,一拍手喜道,他还是有点良心,觉得是好事,起码没死这么多人。
半响无人开口。
连朱棣也暗自心惊,他有些轻敌了,这五人的确武艺高强,若是五人合力,正面搏杀,朱棣觉得自己不一定能活得下去。
朱允炆摇头:“待圣上回来,我怕是要被骂的狗血淋头。”
闻言,朱元璋、朱棣兴奋的头皮发麻,这样的东西若是用于战场,那该多么强悍!!
沈云分析道:“臣不知,不过臣听闻,江湖上有一暗网组织,里面有五大高手,分别为:天罡、地煞、修罗、无常、天狗,这五人武艺高超,轻功了得那群人刚好五人,不知道是不是这五人。臣刚刚发现他们,恐怕已经爬了数日,在黄山暗自攀爬,一定是打算对陛下不利,还请陛下移步,让臣来处理。”
地煞大喝一声,一幅视死如归之相。
这个结局,大部分官员都相当满意。
“笑话。”
若是没有李逍也就罢了,可李逍能造出这样的火器,朱元璋觉得这个皇帝不能让老四坐的太舒服了,必须让他多做点事情。
朱元璋停下手中的棋子,道:“可是有李逍的消息?”
这个皇位,别想了,大概率是燕王的。
此刻,外面的锦衣卫们,和赶来的将士们乱作了一团,正在疯狂救火
可几个时辰后,只拉出三具烧成焦炭的尸体。
黄子澄道:“就要要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朱元璋大喜道:“真没想到,李逍给咱的惊喜,越来越多了,小小年纪,尽如此全能,不愧是治世之臣,治世之臣啊!”
朱棣笑道:“爹,朱允炆那是我的亲侄子,是我大哥朱标的亲儿子,什么示弱不示弱的,侄子在如何,我这个当叔叔的也会疼他。”
三推三让之后,朱允炆故作痛心的答应。
“谢陛下!”
“报——”
朱允炆略微一琢磨,觉得黄子澄的意见更加有道理。
看着圣旨上的年号和玉玺、中书省的印章,证明圣旨生效,藩王们虽然愤怒,却无可奈何!
木已成舟,实难挽回!
如果违抗圣旨,那便是违抗圣命!
黄子澄道:“这都是曹国公李景隆的指挥不当,该抄家处罚,将抄家的银子用来抚恤将士。”
用完膳后,便回到了宫殿休息。
齐泰奇怪道:“发生了什么?”
朱允炆皱眉道:“可这巡防,该让谁接手呢?耿炳文去北平驰援走了一半,还在回来的路上,派出去的一众武将也没回京,还在北平而且他们也称不上自己人.”
“什么!”
天煞大喝一声,冲了过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李逍在父皇的心中,早就有如此高的评价,难怪对自己青睐有加
道衍啊道衍,你算的可真准啊。
众人纷纷思考,这的确是个问题。
“藩王入京?万万不可!”
假扮三人组中的朱元璋话没说完,瞬间就被摸了脖子。
想到这,朱棣兴奋的头皮发麻。
齐泰道:“永安郡主是燕王最喜欢的女儿,李逍与郡主情投意合,那就取‘永安’二字其一,下官有三个想法,分别是:永乐候,永平候,永喜候,与郡主的‘安’字分别可以合成词句,为:安乐、平安、喜安。”
朱允炆登基为帝,年号建文,称之为建文皇帝。
朱棣何等人也,那是在马背上过日子的人,江湖杀手对这种一流猛将来说,真不够看,不是一个量级。
说完,朱元璋看向朱棣,笑道:“你的这个侄子,已经向你示弱了。”
朱元璋微微皱眉,略显吃惊道:“那千米的悬崖,是人能爬上来的?”
“对对对!”
朱棣点头:“对,吃饭。”
在临走之前,给燕王一个人情,岂不美哉。
而现在,沈云在搏斗中不敌五人,用绣春刀,将一个个桌子给挑了起来,砸向那五人。
很快驰援而来的锦衣卫都过来了,拦住五人的去路。
天煞等三人进入宫殿,旋即找到正在逃窜的假扮三人组。
半响,都无人开口说话,显得十分沉默。
黄子澄想了想,眼睛一亮,道:“有一人可胜任!”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李逍已经崭露锋芒,父皇也对李逍极为喜爱,迟早是要知道的。
最后,黄子澄又想了一计:“皇孙,既然没办法,索性就将烂摊子留给燕王,还有几日就是他监国,看他如何处理.处理得好,万事大吉。处理的不好,说不准皇孙你还有机会.”
这变法的第一事情,就是削藩。
朱允炆皱眉:“李景隆?一个败军之将?”
“众爱卿,平身!”
混入诏狱的天煞拱手道:“主上,朱元璋、朱棣,还有他的儿子,被我亲手所杀,绝无纰漏!”
这些锦衣卫的脸色聚变,护驾不利,他们都是死罪啊.
另外一处宫殿。
朱元璋微微点头:“有你这句话,咱放心了,无论如何,保证允炆、运通两个孩子一生平安。”
听到这,朱棣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朱允炆就顺利穿上了龙袍,戴上了皇冠,接受百官觐见。
又过了一个时辰。
“走,走啊!再不走,大家都要死在这里,尔等为主上立功,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
便准备一展身手,实现心中抱负变法!
这是啥馊主意朱允炆皱眉道:“这能行么?不行不行,还是不要做此事,届时文武百官定出来反对,再说了,哪有将领不打败仗的,若是输了就要抄家,以后还有谁敢领军打仗?”
三次之后,朱允炆点了点头:“四位卿是我大明的谏臣啊!好!为了江山,为了大明,我不得不登基,那就立刻拟下圣旨,明日早朝颁布,宣告天下!”
四人再次道,连喊三次。
闻言,蓝玉眼眸精光绽放:“好!天煞,真没想到,你能立如此大功!我心甚慰!该死的朱元璋,你这般对我,黄泉路上后悔去吧!!”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铉四人,一同跪下,齐声道:“请皇孙,为国家计,为江山计,即刻继位登基,继承大统,否则将后患无穷!”
有了地煞的牵制。
“此计甚妙!”
其余几人犹豫不决。
朱元璋哈哈一笑:“吃饭,吃饭。”
结果朱允炆当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重赏李逍,且封为永乐候。
朱允炆微微一笑,直接打断他的发言,平静道:“若是等朕的那些叔叔反应过来,觉得登基太快有猫腻,对付朕,该如何?”
“什么?在天上写字?”
再给他一次机会,必将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
“好,就如众卿所言!明日立刻宣布登基之事,且让李景隆接手皇宫防守军务!!”
到了晚上,
听到这个好消息,朱允炆大喜道:“是李景隆将军回了吗?”
朱允炆的眼角一跳,故作镇定。
这沈云跟二虎一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齐泰再次拱手道:
“皇孙,别犹豫了,立刻继位登基,玉玺便在您的手上,您是监国,先皇在位的时候拟下互为监国,意图是在您和燕王二选其一,作为储君。如今圣上驾崩,燕王薨逝,您便是正统,此时不登基继位,更待何时?难道要看国家乱起来吗?”
“而欲要集中事权,便要落在这,削藩二字!”
看来李逍说的能多活些年,不是空穴来风,医术果然惊人。
待锦衣卫们杀掉地煞之后,宫殿已经燃起熊熊火焰,开始崩塌,他们立马退出。
五日后。
朱元璋脑海里闪过了几个人选,最终觉得朱允炆最有嫌疑。
“两个月,竟然将身体养的如此之好,这李逍深知养生之道。”
朱棣岂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看了眼神就猜到了。
各地藩王得知消息,想要进京奔丧,却被一道圣旨拦住了去路,圣旨上用的是建文年号,写着先皇遗旨,藩王不得入京。
朱高炽看着被烈火焚烧的宫殿,心中楠楠道:“为了演这么一场戏,死了六个锦衣卫值得么.”
说完,他看向几人,问道:“朕现在问你们,该怎么削藩,该先削哪一个藩王?”
黄子澄却是有不同的意见,道:
“陛下,臣以为宁王势大,难于猝成,且师出无名。”
同时,大家也意识到,朱允炆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要输了,开始向燕王示好
与此同时。
齐泰正色道:“绝不可让藩王进京,皇孙赶快矫一道先皇遗诏,不让藩王进京奔丧。”
“父皇,你有所不知。”
随后,另外两大高手突然爆杀出手,使出最强杀招,另外假冒的两人也被杀。
朱元璋略显疑惑:“什么样的火器,能够在乱军丛中,千步之外,取敌方首级?”
灵堂之上,朱允炆滔滔大哭:“皇祖父,您怎么说走就走,让孙儿以后可怎么办呐”
听完后,朱棣也是满脸欣喜。
不过,事实摆在面前,得到这个消息后,朝野震荡!!!
侍卫略显尴尬,道:“李景隆将军的确回了。”
夜黑风高,
朱允炆坐在养心殿,坐在了朱元璋原本坐的位置上。
“请皇孙继位登基!”
又一名锦衣卫前来。
之前他还心疼自己北平的兵马折在了外面,如今竟然带回来这么多!
特别是“治世之臣”四个字,让朱棣吃惊不已。
朱允炆想了许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问道:“三位卿,觉得这抚恤金该从何处寻来?”
朱允炆眼睛一亮,总算意识到了,这三人之中,也就齐泰能帮到自己,其他两个人真是银枪蜡烛头,尽出馊主意。
方孝孺是一个读书人,大儒宋濂的弟子,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事权不专,则政令不一,政令不一,则国策不行。”
朱允炆一听,觉得不错,心中琢磨.
乐安、平安、喜安.
想了一会,朱允炆选了一个,道:“那就取乐安,喜乐安康,这个寓意好,就封为永乐候!快快拟旨”
皇孙还有两日,这监国就当到头了。
此时,下人端来饭菜后,退走。
跟燕王好好搞好关系,未来你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朱允炆喜不胜喜,展开一看,人麻了。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摇了摇头:“朕好奇,究竟谁这么大胆子,敢动这个手,若是亲人,朕也不饶恕了.”
铁铉一进殿,就激动道:“皇孙,此时不是伤心的时候,陛下之事令人痛心,可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你是监国,登基顺理成章!”
黄子澄等人便让铁铉进来,毕竟这家伙也跟他们是一伙的。
诏狱。
“什么?”
这个时候,谁在皇宫这样的中区枢纽之地,谁便占了优势。
圣上驾崩,燕王薨逝,监国登基,顺理成章!
到了第二日上朝,百官上朝,纷纷上奏,要求监国登基。
但这削藩二字刚好说到他的心坎上去了。
顿时间,刀光剑影。
这名锦衣卫拱手道:“皇孙朱允炆,已经封李逍为永乐候。”
这当真是鸿运如山,给燕王府带来巨大的好运!直接给本王戴了一顶王上加白的帽子啊!
一旁的朱高炽也是高兴得头皮发麻。
“爹,啥事这么开心?”朱棣见状,笑着问道。
十一万大军被一千多人带回来??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啊,朱棣感觉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好,好啊!哈哈哈!”
顺便帮老四,拔掉这最后的一根暗刺。
黄子澄道:“此番李逍已经是子爵,往上提一步,侯爵合适,他如此年少,就能深入草原,用一千骑救回十一万人,还能斩落敌方大将首级。不如就封为冠军侯!”
立功封赏,也是一个国君需要做的事情,同样监国也是如此。
黄子澄解释道:“李景隆还是有能力,只不过有些贪功冒进罢了,皇孙给与他信任,令他将功赎罪,他一定会死心塌地为皇孙做事,不敢懈怠。”
话音落下,
他的心软,见不得这样的事情,可他终究没有说什么。
一名侍卫匆匆走来。
话毕,朱元璋也不询问朱棣的意见,直接吩咐道:“沈云,陪朕演一场戏,朕这次要来个作壁上观,隔岸观火!”
朱元璋的目光看向朱棣。
朱元璋欣喜问道:“快快详细说来,李逍是如何做到的?”
要怪,就怪燕王没这个福分
齐泰这时道:“陛下,为防止事情有变,皇宫,乃至这南京城的巡防也该换自己人接手。”
沈云道:“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臣便可以做到。”
“应先剪除宁王手足,然后再一步步指向宁王。”
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周、齐、湘、代、岷诸王先帝时就有不法之事,削之有名!从弱到强,徐徐图之!”
上面写着,李景隆在草原上大战,作为主帅却是第一个临阵脱逃,他的确回来了,是一人一骑回来的
最关键的是,带大军回来的根本不是李景隆。
一听这话,朱棣心道,果然是因为李逍啊,父皇如此关心,本王才能这么顺利,李逍本王都不知如何感激你.
这时,锦衣卫拱手道:“是李逍的消息,李逍领着朱高煦、张辅二人,率领一千一百骑兵,五百民夫,深入漠北。除了朵颜三卫等骑兵大部分被歼灭,将剩下困在狼居胥山的十一万大军,悉数带回,万民沸腾!”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欣喜点头,感觉自己离胜利不远了。
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此刻他已经回了京城,整日闭门不出。”
“待国君之事大定之后,咱索性就告老还乡,跟我那小结拜兄弟,一起养生去。”
锦衣卫这些人本来就是武艺高强之辈,可这么多锦衣卫,除了沈云能够与其中一人打得旗鼓相当,其他几人均是不敌,被连连杀退。
朱允炆想着想着,突然脸色一变,该不会是北平受袭吧.
他急忙问道:“可是北平遭受敌军袭击?”
朱棣笑道:“当然有关系父皇,我便出了两千两银子,让李逍去琢磨火器,打算献给父皇。不过此番我离开北平许久,想必李逍已经是打造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火器,能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若是日后我大明能打造这样的火枪军队,便能所向披靡,继续开疆拓土!”
然而,这时候。
朱元璋颔首。
一名锦衣卫前来。
却没成想,等待的居然是这个消息。
朱元璋这般想着,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陛下新君即位,必要做一番大事,行新政,该偃武修文,与民生息,当务之急是集中事权!”
蓝玉微微一愣,旋即狂喜:“好,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待诸王不满,朝局混乱,便是我蓝玉的机会,推举朱允熥上位,他才是正统!!!太子嫡子!!”
说完,蓝玉看向天煞,吩咐道:“私下联系卫所,准备军队行动,以及所有暗网人手,寻找时机,来诏狱劫狱,将我和朱允熥救出.准备宫变!推举朱允熥上位!”
天煞拱手:“是,主上!”
话毕。
消失在黑暗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