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综艺(45)(1/2)
第928章 综艺(45)
《泰囧》的海外成绩挺惨淡的,原时空,只有泰国还不错,收获了接近20万美元的票房…
有个概念叫文化折扣。
它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很对!
喜剧因为扎根于独特的文化环境,文化折扣现象尤为严重,这就是所谓的“喜剧不出门”现象。
别说国产喜剧了,即便是制作水平领先全球的好莱坞,制作出的喜剧也很难获得其他地区的观众的欢迎。
《宿醉》系列亚洲就不怎么受欢迎…
票房最高的《宿醉2》,日苯票房才200万美元,韩国更是没到50万美元!
你说日苯有自己的审美,那韩国呢?
一般美国大卖的电影,韩国肯定也能大卖的,但《宿醉》系列,韩国就是不买账…
中国人的幽默是含蓄而内敛的,就像是蜻蜓点水;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式幽默往往是极其夸张和奔放的。
得个影帝,还会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尊重,连下楼梯也有人扶着你,我才多大岁数啊,还要你扶我,但人家也是好意,没办法。
问题来了,这个跟《奔跑吧》是相同类型的真人秀综艺,会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布局呢?
沈旭东听完他的顾虑,整个人都懵了:“不是,接个综艺你还考虑这么多?”
一年时间拍了九部电影,《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杀生》、《饭局也疯狂》、《泰囧》、《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山东好人》、《西游降魔篇》还有《亲爱的》…
“那就好!”
我这种非偶像演员不可以不接地气。
《极限挑战》第一季直接打包了孙红垒、黄垒、黄博、罗志祥、王迅还有张艺兴…
这种基于本土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幽默形式很难被其他文化背景的受众完全接受,因而产生了“不知所云”的折扣现象。
“赚钱养家啊…而且我最近打算休息半年,刚好这个综艺来了…之前《奔跑吧》找我,我刚好在拍戏,分身乏术…”
一期400万!
一期哦!
这次准备休息,纯粹是太累了。
然后,打造这一系列节目的田明团队离开了东方卫视,出任灿星文化总裁。跟着他离开的,还有东方卫视综艺部的金磊、沈宁、徐向东等老班底…
扯回来,黄博挺心动的,但…《极限挑战》是东方卫视的节目…
“没事,这都…”才说到这,沈旭东突然想起一件事:“我那天跟王台聊天,他说pptv也要做自己的自制综艺,好像买了几个版权…”
“万一呢,影响到公司的综艺布局就不好了!”
《泰囧》里的徐朗经历重重磨难和挫折,追寻和失去,最后的结局是放弃了曾经的追求反而获得内心的升华,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相比较来讲,张艺兴算是添头——最开始,他的人气远比不上鹿晗、吴亦凡的。
国内综艺给明星都是天价酬劳,有明星效应,收视率高,广告费也能收的更多,中国人多市场大,广告商愿意给天价广告费,大不了产品单价涨价个一两块钱,销量高了也就赚回来了!
所以,《我是歌手》可以邀请到jessie j这样的美国一线当红女歌手。
演员具有社会阶层代表性,我代表的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物。我得想明白,工作是为了什么。
以前我演小人物,演得挺生动的,但我突然发现自己跟市井生活没关系了,每天出门都是车接车送,要么就是坐飞机,要么就是在片场,没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一整年我就跟朋友见面喝酒聊天,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特别是《亲爱的》,太折磨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