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医道未来(2/2)
戴原礼在意的两点,第一,这种大规模医学教育,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培育出合格的郎中们。不是那种在戴原礼看来,比庸医稍稍强一点的郎中。而是真正让他看上眼的郎中。顶尖的高手。
现成药方根本不行,要根基病人情况,将几种药方合起来,或者干脆创立新方。
何夕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看出来戴原礼是原则上同意了,只要原则上同意了,就再好不过,其他的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只要他心目中的医学院建造起来,那么他自然可以往里面加私货。特别是,何夕在里面设计了研究型医学的位置,甚至还准备将天等病症,还有一些中成药的办法加进去,这些都是何夕知道,一定能成功的项目。
戴原礼说道:“心中所愿,谈何辛苦。”
郎中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药方,斟酌药量。这还是最简单的。如果病人身上,有好几种病。那就更是考验郎中了。轻重缓急不说,还要考虑药力相冲,阴阳生克。
“我而今是朝中御医之首,陛下信任。我自然也要为医道承担一些责任。”
四十岁才敢为人师表。
大体上,关于医道内的问题,难倒戴原礼的很少。但是其他方面的情况,他就没有把握了。毕竟他的专业是医人,而不是医国。
因为他知道,让天下人都配得上最好的医疗条件,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医生看,哪怕是平庸一点的医生,本质上也比在家里等死强。
到时候所谓的西医,就是巫医之流了。
因为没有这些大国手在,如何看出来低水平郎中的实力。一旦搞错,那么问题更大。
何夕松了一口气,说道:“我这里拟了一个章程,戴先生可以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戴原礼说道:“这个我回去看看,修改过后,再给你吧 。”
何夕一看,在大框架上,戴原礼修改的不多。比如建立医院对外开放,比如学院的学制。比如研究型医学,与各项目。但是在细节上,有了大量的增加。
“天下庸医何其多?多几个不多,少几个不少,无非是名声受累。区区虚名算得了什么?如果成了,给天下郎中开一条新路,虽死无憾。”
大部分名医情况,与戴原礼差不多。甚至更晚一些成名。
这都是细枝末节。
药方就这样了,而辨证更是一个难题。
第二,就是何夕说的那些能不能实现,至于其他的地方,都不重要。他能解决的。
但是病重的情况下,药方就仅仅是一个指导方向了。
真正被人认为,能与乃师比肩的时候,也就是这一两年。当然了,或许戴原礼水平早就有了,只是承认来得要晚一些。
而且课业上更是层层加码。必须掌握的医书。从黄帝内经开始,一直到金元四大家的各家的医书。还有很简单的两个字。脉案。所谓的脉案就是病例。说起来简单,但是背后到底有多少,何夕就不知道了。想来,戴原礼对弟子要求如此严苛,最担心的是培养出一群庸医。故而,这些人要看的脉案,一定很多很多。
再比如六年学制之后,如何拜入御医门下。还有什么时候,才能正式出师。以及,这医学院的所需要的师资力量。等等。
似乎所有细节戴原礼都想到了。
他可真的用尽了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