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工理学院(2/2)
何夕说道;“臣以为叫大明理工学院吧。”
何夕见状,心中微微感动。说道:“多谢太子大兄。”
不过,即便如此也帮了练子宁大忙了。
然后分了练子宁一座房子。
太子一愣,说道;“你担任山长?你之前有一个工匠徒弟,已经有人非议了。而今又担任这学校的山长,这-——”
一旦下雪什么时候都做不了了。
说到底,太子不是太赞同何夕的想法,不过 ,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知道何夕的做法是有用的。就要支持。但是支持的同时, 也不想让事情闹得太大。
太子说道:“我早就说过了,与我无须那么客气。你想做的事情,我能不帮忙吗?不过,朝廷上的事情,不是越快越好的。慢慢来,不急的。”
何夕说道:“小弟明白。”
十几万将士与民夫此刻正在加紧赶工。必须在阴历九月之前,完成主体工程。原因无他,漠南草原上,冬天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一些。很难说,不会提前下雪。
何夕说道;“殿下,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资源。”
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毕竟,大明与残元的战争,虽然取得了又一重要胜利。但是并不代表双方战事的终结。只有双方有一方彻底倒下之后,才能为双方的战事画上句号。
练子宁一到大宁,就得到冯胜的接见。不过冯胜事务繁忙, 仅仅是吩咐下去,军中一切事务,都向练秘书郎开放。如果不是军机要事,与军机要地。凡是练秘书郎询问,不得不答。
这也看出来,太子与朱元璋的不一样。朱元璋只觉得何夕做事温吞吞的,而太子反而与何夕有些合拍。毕竟不是谁都如朱元璋一般,霸气侧漏。
且不说,何夕如果筹备工理学院。单单说练子宁与黄子澄两人,此刻已经到了漠南。
——
大宁城中
此刻的大宁城还是一片空地。仅仅是连绵成一片的营地而已,大宁城的根基已经打下来,但是想修好完整的城池,还需要几个月。
太子说道:“国名冠之,有些太大。而理在公前,固然不错,但也太大了一点,不如换一下,叫工理学院。”
练子宁风尘仆仆,满面风霜的来到大宁的时候,正是草原上最好的季节。一眼望去都郁郁葱葱,繁茂之处,能没过马匹,人骑在马上,好像是在草上飞行一般。有各种各样的野,放肆的开放。更有一个个好像珍珠一般的湖泊,美不胜收。
太子微微一笑,说道;“何弟说笑了,有意误解什么?”
何夕真不知道那些一个人身挂几十官职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这就是官场惯例了。何夕是练子宁的恩师与后台,不管是联络彼此感情,还是通报消息。多写信总是好的。练子宁为人正直,但是绝非榆木疙瘩,最少这官该怎么做,他是知道的。
“恩师钧鉴:弟子别恩师月余,行程万里,披星斩月,终至漠南。山河壮阔,战马成群,中国之有漠南,则无缺马之忧,夷狄之有漠南,燕云为患。陛下英明神武,辟疆万里,岂有受制于夷狄者乎?故中国必得漠南而治之,弟子必将寻治漠南之道,恩师之叮咛,言犹在耳,弟子之决心,不死不休。”
“方至大宁,面见冯侯。略通消息,永昌侯,轻兵冒进漠北,为残元分兵捕之。永昌侯虽全军而退,然折杀锐气。鞑子兵临漠南,出入草原之间,最近距离大宁百里。烽火相接,军中皆言,鞑子见我有备,不敢南下。战火未必轻燃,然弟子不知道其真伪。身于军中,唯望得胜。但恐今明两年,漠南大战或无,烽火难熄。”
灯光在练子宁的眼中跳跃,依然在提笔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