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2/2)
他固然知道,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解决,指望别人,不管是所谓之贵人相助,还是神仙佛祖,都是没有用的。但是他有时候忍不住地想,如果当初有人帮自己一把,该会是什么样子的。
“还请陛下明鉴。”
何夕说道:“陛下,其实,儒家早就渗透入天下百姓的血脉深处。而今为了发展生产力,固然要对儒家调整。但是灭儒,是不可能的。臣也是不敢想的。陛下也可以将我可看成儒门异类。还儒家门墙之中。”
“杨震终究是一条命。”
何夕立即说道:“臣知错了。”何夕随即转过身来,向宋讷行礼说道:“下官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冒犯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也要将他提出国子监。不能让他在国子监流毒无穷。
似乎在多年征战之中,朱元璋早已心硬如铁了。他爱大明百姓,但对具体某一个人,是没有感觉的。
朱元璋说道:“你总算是领悟几分我让你去国子监的深意了。”
“这种事情多了去了。那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做事以大局为先,小不忍则乱大谋。”朱元璋说道。
除非何夕能说动朱元璋学习秦始皇,来一个焚书坑儒,否则儒家的政治地位,很难动摇。
宋讷自然明白,他好像一阵子被冻僵了。好一阵子才说道:“臣告退。”
想起他二十四岁前,并没有参与义军的日子,想起了父母死难,全家连一块坟地都找不到, 想起他颠沛流离,人烦狗厌的日子。他而今五十多岁,二十四岁之前的日子,占了他生命一小半。
何夕说道:“汉昭烈帝,一辈英雄,留给子孙的遗训,也不过,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
如果对他有利,朱元璋毫不犹豫添上无数性命。
只是身份使然,杀不得。
特别是被踩在泥坑之中,那种无助之感。他也知道。
朱元璋冷着脸说道:“错什么?错在哪里了?”
只是朱元璋根本不容宋讷说话,一抬手说道:“好了。就这样吧。”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肢体语言,已经表明了:你跪安吧。
但是何夕是什么人?
何夕嚣张跋扈,他倒是不在乎。反正他教训勋贵子弟,也打断了好几根戒尺。很多勋贵子弟,在外面怎么混,但是在宋讷面前,就好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不敢放肆。
朱元璋说道:“你也知道。那为什么这么做?”
何夕说道:“杨震也是一条命。”
何夕见朱元璋不说话,说道:“父皇,儿臣在六百年后,不过寻常百姓,家中父母,也从来没有一官半职,实在见过,很多事情,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的时候。虽然不是自己,但也感同身受。”
朱元璋的心思,仅仅在他心中一动,他淡淡地说道:“你这番话,倒是像儒生。”
这是何夕这一段时间得出的结论。
何夕说道;“儿臣愚钝,还是请父皇指点。”
朱元璋说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几句话说得太对了。想当初俺不过寻常一乞丐,二十余年乃有天下,不就是顺应了天下大势。什么天下大势,不就是百姓求活之心。士大夫安堵之意。方才有今日。”
“只是而今,形势又有不同。你知道,有什么不同?”
何夕说道:“大明开国十五年,天下初定,在陛下看来,百废待兴。然士大夫已有安逸之象,勋臣皆有因循之心。至于百姓,百姓不管何意,是上不到朝堂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