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挽之(2/2)
何夕听了,心中既是振奋,同样也压力满满。
何夕说道:“那是自然了。没有这个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了。”
何夕左右看看,说道:“父皇,臣想与安庆坦白身份。毕竟夫妻一场,要一生一世。互相欺瞒,不大好。而且,恐怕也瞒不住的。”
应该没有什么危险。
朱元璋看了一阵,发现何夕没有走。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
“当然也有情弊,比如内定,比如有萝卜岗,就是提出种种限制条件,只有一个人符合那一种。但是大体上还是公平的。”
朱元璋说道:“你与安庆新婚燕尔,俺怎么也不会让你出京的。对了。你还没有字?”
何夕的想法,有很多是真知灼见,解决的办法,也大有道理。但是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朱元璋说道:“你家中无人,这也罢了。不过而今快成亲了。很多事情也不能都让别人操办。这几日,你就不要在宫中了,去宫外忙婚事吧。”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在宫中时间不断了。等过了年,你与安庆成婚之后,住在宫中已经不合适了。秘书郎这个职位,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用了。你成婚后,想去哪里?”
朱元璋不会将大明江山,让何夕随意涂抹的。这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何夕需要锤炼。而且这种锤炼需要力道。
何夕说道:“儿臣已经准备好了。这是底本。或许有刚刚说的有些出入。还请父皇见谅。”
最大的眼高手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必然,一方面何夕来之前,也没有多少经验,更不要说,何夕才来到明朝多少天了。对大明朝只能了解一部分。不明白情况,空有理论,可不是眼高手低吗?
而且此刻的何夕充满想要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在选取人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总体上来说,没有比考试更公平的办法了。主要问题是考什么,怎么考,而考试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他心思一动,心中有主意了。不过,这事情与现在何夕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何夕本身,也是不可代替的。这一点,朱元璋早就知道,否则他也不会对何夕如此优待。
何夕说道:“谢陛下。”
这一番谈话下来,朱元璋对何夕的各种想法,与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你的府邸,你也去看看,可以给工部提意见。如果不满意,而今虽然不能修整了。但是将来也能修整。”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何夕,你这个名字,暮气太重,不应该是少年人所有。天下有事,正是好男儿大有作为之时,日落西山,我辈挽之。”
何夕说道:“其实我们那个时代,朝廷取士也是有考试的。不过叫公务员考试,每年也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大抵是这个部门上报朝廷,每部门缺少多少人。然后朝廷核准之后,发布出去。然后让人报考。一般来说,都是要求身世清白,有大学文凭。然后聚在一起考试。”
朱元璋说道:“愿闻其详?”
朱元璋接过一看,觉得很有意思,这里面很多与何夕刚刚讲的一样,但很多地方都有出入。有些详细一点,有些疏略一些。对照刚刚讲的看,很有意思。
一慢慢参详,想想如何借鉴。
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有意为之,这“父皇”两个字,让何夕更放松一些。
朱元璋轻轻一笑,说道:“君臣之间的事情说完了。那么咱们说说,翁婿之间的事情吧。你与安庆婚期,我意越早越好。毕竟徐达他们都在,还能请他们喝杯水酒,就定在上元吧。”
只是出宫之后做什么。何夕就不知道了。而且他知道,这一件事情由不得他做主。
何夕说完这话,内心之中也是很忐忑的。
朱元璋见状,说道:“没事就去忙吧,对了,将你今日的想法,写个折子亲自送过来。知道吗?”
何夕在岳父面前,只能诺诺。
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制度,才是惶惶正道。
科举是可以恢复的。具体要怎么改。
何夕心中一动,对此他也是早有预料的。
朱元璋说道:“还改口,叫父皇。”
看看朱元璋对这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于身份保密。何夕已经看开了。
闯入政治之中。从来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自己掌握力量自己才安全,与自己是不是穿越者无关。他已经做好自己身份暴露的准备。
前提是这种暴露能给他带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