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第385章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外科治疗不(2/2)
最怕的就是她的肺部长了肿瘤。
很多都是六百块,甚至有少数是九百块以上。
血主任是个老江湖,一顶高帽子戴到了李敬生头上。
所以,学术上二级教授其实基本上就已经到顶了。去医院挂专家号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骨内科的几位重量级医生纷纷赞同李敬生的诊断意见。
到我诊所检查时,她还带着哭腔告诉我,家里的婆婆、公公治疗了很多钱,处理后事又了一大笔,现在家里还欠着外债。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大家都是明白人,舍不得放跑这个病人,却又不能明说。
还有一些年轻人,出于虚荣,为了买一部好手机,或者充阔,选择黑市卖肾。
血主任也听出李敬生的话中带着深意。
最终进了大医院,乖乖做了一大堆的检查。
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非常快。
血主任果然舍不得把块肥肉放走。
难的是查出进一步的病因。
一名骨内科医生说道。
因为他给患者听心肺音都正常。
要见淋巴滤泡及片状成熟浆细胞。
不过这个病的病因是真的难查。
比如血管淋巴结错构瘤、多中心血管淋巴增生症等等。
李敬生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贪多嚼不烂,不说一定正确。
“就怕心胸外科那边不一定愿意收啊!”
“手术治疗应该是一个最后的治疗手段吧?如果能查出病因,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肯定更好一些。”
一般的教授都没资格封这个一级教授。
像血主任这种年纪大一点的医生,很多都是规规矩矩的诊断。
“没问题。”
虽说疾病类型基本已经明确,但是真正的病因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推断与排查。
“我们刚才的会诊结果与李医生的观点一致,也认为这只是一个肿大的淋巴结。现在患者到底是哪种病,我们还没讨论出一个统一的定论。李医生能说说你的诊断意见吗?”
实力极为强劲。
这也是为什么尿毒症病人需要到医院做透析。
血主任亲自把检查结果拿给他。
后面的那些,有可能只是有所涉猎。
跟李敬生自然没法比。
像那个住在李敬生诊所院内的瘫痪女患者,如果家属愿意带她到帝都、魔都的顶级大院,挂一个顶级特需专家号,也许早就查出病因了。
“右主支气管直接从右肺门的肿块内通过,我给患者听诊心肺音都没听出明显异常。再加肿块的密度均匀致密,边缘光滑,我认为这有可能就是一个肿大的淋巴结。”
果然与他推断的差不多,患者的尿液存在问题。
普通疾病可以选这种医生,如果是疑难杂症就要注意避坑。
所以挂号时一定要看专家的个人介绍栏。
“既然大家都支持是此病,那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了。李医生,你一来就帮着我们把疾病类型给确定了,能否一帮到底,帮着把病因也给找出来?”
他赶紧解释了一下,免得被人看轻了。
到时候,结局可想而知。
查到这一步,确定是什么病不难。
学术上,绝大多数人升到二级教授就算是到顶了。
李敬生说完后,特意停顿了一下。
“我顺着这些线索,后面又给她查了胸部ct,发现右肺门处有一块直径超过4cm的大肿块影,边缘光滑整齐,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致密。”
也给他提了一个醒,以后在诊断过程中肯定会记住这个教训。
因为人体的两颗肾脏就像两个超级过滤器,它们可以把废水,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
“可以先把检查结果给我看看吗?”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害怕进大医院。
因为大医院根本不缺病人,医生也不会跟你磨叽。
“能把片子给我看看吗?”
一千多块钱挂他们的号,如果是特别难治的病,肯定是值得的。
至少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天赋再好也没办法同时专攻多个领域。
透析就是代替肾脏工作,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出去,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像连涛那种双科主任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血主任,您千万别客气。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能够有一口热呼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再说了,骨外科与骨内科就是兄弟科室,只要条件允许,理应相互支持。”
血主任直接把片子放到看片板上。
现在基本上都是网上预约挂号,非常方便。哪位医生擅长哪一领域的疾病,一目了然。
一边吃饭,一边查看着患者的尿检结果。
骨内科很缺住院病人,遇到这种病人,不一定舍得放走。
这个家境较为贫困的女患者,总算没有倒大霉。
其中甚至包括骨髓穿刺。
“呵呵,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参加会诊还管一顿饭,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谢谢血主任的盛情款待。”
而且要是患者做的检查项目比较多,或者对诊病流程不熟悉,很可能在医院奔波一天都查不完。
“李医生仅凭一个血检结果,就能断定患者的尿液存在问题,实在令人佩服。我发现患者存在尿蛋白后,给她补充做了一些影像检查。
“我支持李医生的诊断观点。”
特别是不喜欢喝水的人,用饮料代替喝水,或者其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导致肾脏坏掉。
三四万块钱一个肾,拿到手实际只有两万多,不到三万。
出现蛋白尿,首先怀疑的就是肾脏是否出了问题。
这个病人如果换成是李敬生来主诊,做三个检查基本就够了。
很多十年前可能认为正确的治疗方案、诊断标准,十年后就已经淘汰甚至是错误的。
这也就解释了患者为什么持续低烧长达八年。
李敬生笑着接过饭盒,不客气的开吃。
李敬生心疼患者两秒。
有的医生可能涉猎比较广,会写一长串擅长治疗的多个疾病领域。
“不不不,我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各位老师其实早就有了答案。至于此病的病因,我曾经查过一些文献资料。病因非常难以查明。但是像她现在的情况,治疗应该不难。”
他甚至认为做骨髓穿刺并没有多大必要。
李敬生一句兄弟科室,瞬间让会诊室内的几个医生与他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根本不给患者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医生想起来是哪个病人了吗?”
原来是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血主任竟然已经给患者做了这么多检查。
“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很难令肿块缩小。比如氮芥、甲氨蝶呤等药,一般使用后的效果都不太好。我建议转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请讲!”
可能每个医生的诊断思路不一样吧!
甚至很多院士候选者都是二级教授。
像她这种情况,手术指征明显,多半会接收。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就松了口。
或许也是看到事不可为。
李敬生与心胸外科的章主任等人关系密切,经常一起做手术,这种事,也就是打个电话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