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2)

目录
好书推荐: 箱子里的大明 法力无边高大仙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别怕,我不是魔头 逼我重生是吧 当骄傲仍然重要时 长夜君主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困在日食的那一天

刘攽,当年资治通鉴书局中,负责汉史部分的史学家。

同时,也是大宋有名的笑话大王、谐音梗狂魔。

被他开过玩笑的人,包括但不限于王安石、章惇、沈括、孙觉、蔡确、李常等等……

其中不少人曾被他的玩笑搞破防。

此人性格,颇与苏轼相似。

都是大嘴巴,都是不在乎得罪人,只管自己念头通达的主。????至于梁焘?

这是旧党的激进派,如同刘挚一般的人物。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车盖亭诗案之所以闹到那般田地,多亏了此人在朝中上跳下蹿,煽风点火。

所以,他最后的下场也是很惨的——被贬死于岭南。

赵煦本来想阻拦他的任命,但后来想想放弃了。

因为有些事情啊,还真的只能指望这些激进派去做。

……

赵煦在忙着接见大臣的时候。

数千里外的狄道上,出现了一支简单的队伍。

王大斧老远就注意到了这支队伍。

因为他发现,这支外地来的队伍,似乎对狄道上的一切都很好奇。

总是这里看看,哪里瞧瞧,根本不像一般的行商、旅人。

反倒是像探子、细作。

可问题是……

有这么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探子、细作吗?

王大斧挠了挠头。

“郭贵!”他扭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郭贵吩咐:“且去问问,看看那些人到底是哪里来的?”

“为何在我狄道上四处张望,到处打探!”

“诺!”郭贵领命一声,旋即拍马上前。

……

包绶牵着马,走在这条古老的狄道上。

如今是早春时间,狄道两侧的土地,已栽满了作物,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

渭河的潺潺流水,在耳畔响动。

河畔上,高大的水车,缓缓转动着,将水从渭河中汲取上来,灌入那一条条沟渠。

数不清的农夫,在广袤的原野上劳作着。

远方还能看到炊烟袅袅,从那田间地头的屋舍中升起。

这熙州,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

这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地广人稀的特点。

相反,人口颇为稠密,甚至已不输永兴军、秦凤路。

在基础水利设施,特别是水车、沟渠、灌溉系统上,甚至已经不输河南了。

尤其是水车密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家乡庐州!

几乎是每隔一两里就能看到一架大型水车。

有些地方,甚至一里内就有两三架水车,正在汩汩的汲着水。

同时,他还看到了,渭河的河堤两岸,那成排成排被栽种的树木。

这些树木看上去,都是这一两年才栽下的。

很多都只是树苗!

这就真的是出乎包绶的想象了。

“熙河,可谓大治矣!”包绶感慨着。

唯一让他不大适应的,是这熙河的农夫们,似乎都不愿意与他交谈。

而且,从这些农夫的发髻、服饰上看,似乎都不是汉人。

正感叹着,远方的官道上,一骑疾来。

“兀那汉子,汝是何人?为何在我狄道上张望?窥探?”骑在马上的男子,穿着皂衣,看上去是本地官府的保甲户或者巡检兵。

他来到包绶面前,高声责问着。

包绶能看到,在远方的路口,有着十几个骑在马上,背弓挟箭的官兵身影。

包绶顿时笑了起来,他轻轻解开自己的外衣,露出内里的绿袍公服,然后将腰间的官告袋一提。

“本官,乃是新除熙州通判包绶!”

“叫汝家的巡检使来见本官!”

“吾有话要问!”

那马上的官兵,听到包绶的自我介绍,身体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您就是新来的那位包通判?”

“嗯!”包绶颔首。

“包孝肃公之子?”那人颤抖着声带。

包绶楞了一下,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父亲的大名,竟连熙州的官兵也有听说?

然后,包绶就看到那人翻身下马,对着他扑通一声就叩拜起来:“汴京郭通之子郭贵,见过恩公!”

包绶连忙上前,将之扶起来。

他整个人都是懵逼。

虽然,在汴京城,他是经常遇到那些曾受过他父亲恩惠的百姓或者后人。

这些人常常一见面,就是给他行礼顿首感激。

但他没想到,在这熙州,也能遇到当年先父曾帮助过的人的后代!

郭贵却是无比激动的。

他的父祖,就是当年被汴河发大水冲毁了屋舍的灾民。

全赖当时担任权知开封府的包孝肃公爱民如子,及时的带着开封府的铺兵和都水监的官兵救灾,才让他家老小捡回了一条命。

可以这么说,若无包孝肃公,他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

郭贵行了礼,立刻回去通禀王大斧。

王大斧听说,竟是新上任的包通判到了,也非常激动,立刻麻溜带着手下,赶上前来拜见。

无他。

王大斧从小就是听着包孝肃公的故事长大的。

如今,竟有机会,拜见包孝肃公之子。

自是不能错过!

同时,他也赶紧派人去通知熙州上下——朝廷新委任的包通判到了!

然后,整个熙州都轰动了。

数以千计的包家人,在听说了,自家的亲戚,包孝肃公之子已经亲临熙州后,纷纷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涌来。

等到包绶到了熙州城下的时候,熙州城外,已经汇聚了上万的包家族人。

都是天子认证、朝廷认可,同时还得到了包绶自己承认的庐州包氏熙州支脉的亲戚。

而且,大部分都是他的晚辈。

好多人见了他,纳头就拜,口呼叔父大人在上/叔祖大人在上。

包家的族长包顺,更是亲自出迎,见了包绶,就泪流满面的大呼:“贤弟啊贤弟!”

“为兄总算是等到你了!”

……

游师雄,站在熙州城头,看着城头下的盛景,以及那漫山遍野的‘叔父大人’、‘叔祖大人’之声,他轻声感慨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太史公诚不欺我!”

在他身后,两位受邀前来熙河讲学的横渠同门,则看着他们眼前的景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之中。

一个大宋大臣,从未来过熙河,也从未和包顺一族的人见过面,更不要说对他们有过什么恩惠了。

然而……

这些数千里外的羌人,却依然仰慕并崇拜着那个已经去世二三十年的大宋名臣。

为此他们上书朝廷,请求赐朝廷赐他们为包姓。

如今更是拖家带口的,蜂拥着来欢迎一个他们从未见过,毫无血缘关系的大宋官员。

仅仅是因为,此人是他们崇拜的包孝肃之子!

这种从道德上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所有儒生都无法抵抗的。

是书中的理论,映照到了现实。

这怎能不让他们激动?亢奋?并发誓为之奋斗?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诱他,成劫! 安澜归处是暖阳 王妃游街惨死后,全家后悔求原谅 队长你宝贝老婆又靠画画破案了 娇妾为妃 穿书后恶毒女配和女主携手共贏了 夺凤位,废养子,贵妃娘娘扶摇直上 过分野 孕肚和离断亲后,全家跪求我原谅! 想吃绝户?看到弹幕后我端了伯爵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