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2/2)
这导致初版的开篇节奏慢了一倍,严重挑战编辑和读者们的阅读耐心。
讲故事当然很重要,但没有適当技巧表达出来,没有读者会买帐。
所以我每天做的,是现写章纲,然后努力思考,如何让当天的两章內容更有吸引力,如何嫻熟地利用技巧,如何不水,如何对得起读者的期待值。
每天早上六点进入创作状態,前三小时写章纲,后三小时写初稿,留两小时精修,到晚上再捡一遍就差不多了。
能爆更当然好,但我確实没法稳住质量,也没有时间復盘总结,总需要取捨。
而且新章节写完后,往往需要晾一段时间才会暴露问题,才能针对性修改。
所以我更喜欢慢工出细活,慢慢写,让每一章儘量对得起读者的期待。
每条评论弹幕我都会看,有漏洞我会修,有错字我会改,有批评我也会看。
只是作者知晓了大纲全貌,远比读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不会和读者们討论剧情,既不回復也不解释,永不下场,尊重每一位哈姆雷特。
在相当长的时间內,我不考虑开群,会將更多精力放在小说上。
这是我第一本网文,我会好好珍惜,爭取写出一点点废土史诗感。
最后,谢谢你读到这里。
————————————枫叶雨林
.
.
.
.
.
.
老人拿著一台破旧电子屏,耐心看完了这一章“上架感言”。
风从荒野尽头吹来,他静坐树下,灰色的旅行装隨之轻摆。
“起点中文网,网文,作者,付费,科幻频道,首订……”
他低声念著这些古老词汇:“……没想到,还能看到700年前的电子书。”
他继续往下翻,屏幕闪烁了几下,一个低电量標誌跳出,隨即彻底暗淡。
旁边,小鼠人耗尽了所有耐心。
它见屏幕不再发光,挠挠头,发出不满的“嘰嘰”声,將电子屏夺了回来,跑回自己窝点。
老人笑了笑,目送著小鼠人消失在阴影里,隨后从兽皮包裹中,取出一本厚实的笔记本。
他翻开泛黄纸页,认真写著:
“……这位叫枫叶雨林的作者,为了一百个首订而期待,在为某种『值得』的东西而挣扎,也不容易。
这让我不禁去想,他那个时代的创作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那时的作者们,显然对文字还保持著一种敬畏,创作手段虽然笨拙落后,但也因此,让文字有了人的温度。”
他微微抬头,在远方的废墟上停留了片刻,那里正升起几缕炊烟,不知是哪个倖存者团队在准备晚餐。
“说起来,阅读本身,如今却成了一种奢侈,任何没有妥善保存的纸张,都会在十几天內腐朽成灰,非常可惜。
对生活宽裕的公民群体来说,与其在文字中苦思冥想,不如直接在大脑皮层中寻找刺激。
而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流民,无论虚擬还是现实,无论什么形式的娱乐媒介,恐怕都比不上一块能果腹的黑麵包。”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仿佛想起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我叫林雨,是这部古老作品的最后一位读者。”
他缓缓合上笔记,夕阳余暉洒在封皮上,显露出七个苍劲有力的字:
《废土里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