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当崇禎,就得狠一点,再狠一点!((2/2)
驛馆外,夜风颳得正紧。这南下之路,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子上。
京师进了六月,天就热得邪乎。日头明晃晃地悬著,晒得地皮发烫,连知了都有气无力地叫著。
崇禎难得抽出空,换了身轻薄的常服,说要带后妃们去煤山走走,透透气。周皇后、田妃、袁妃自是欢喜,宫里规矩大,难得鬆快,又是伴著圣驾,个个脸上都带著笑。周皇后温婉,田妃娇艷,袁妃活泼,一行人撑著伞盖,侍女打著扇,倒也暂时驱散了暑热的烦闷。
崇禎脸上也带著笑,应和著她们。只是那笑意没到眼底,眼神总飘忽著,显得心事重重。
他这皇帝,当得是真累。
辽东的韃子要剿,烂透的九边要整,不计其数的宗室要安排,还有那满朝各怀心思的文武,乃至朝鲜那般首鼠两端的藩国,哪个是好想与的?自己要不狠一点,不努力奋斗一下,兴许大明江山就要垮,亿兆黎民就要反!
更要命的是,这日子过得飞快,己巳之乱那是一天天逼近啊!现在已经是崇禎元年六月,如果歷史的车轮不来个大转向,再有一年零四个月,十万建奴、蒙古、汉奸联军,就要扑蓟镇长城了。
若是蓟镇长城再被攻破,京畿被建奴蹂躪成一片废墟.那他上树的风险依旧存在!
所以他这些日子,一得空就会爬一下煤山——得来看看那树,以激励自己的精神!
煤山不算高,但六月天爬上来,也难免出一身薄汗。站在山顶亭子里,放眼望去,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烈日下反著刺眼的光,整个京城像个巨大的蒸笼。
“皇上,您瞧那边,树荫倒还浓密。”周皇后指著不远处一片林子,温声说著,递过一块温湿的帕子。
崇禎接过,擦了擦额角的汗,目光却越过那片绿荫,定定地落在亭外坡上一棵树上。
那是棵歪脖子老槐树,枝干虬结,长得彆扭,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树,格外扎眼。
但崇禎像是被什么牵著了,摆摆手,独自踱步过去。
后妃们见他似有心事,便只在亭中歇息,未曾跟来。
崇禎走到树下,树荫罩下一片凉。他伸出手,抚上那粗糙皸裂的树皮,触手是一片燥热的坚实。
他站了一会儿,四周只有知了声嘶力竭的鸣叫,吵得人心烦。
他忽然极低地哼了一句,带著一股狠劲儿,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福王叔……別怨朕心狠,是你家的油水太多……穷鬼早就没油水了,朕不榨你的油水,朕说不定还得上树!”
说著话,他就望了眼那棵歪脖子树,顿时就感到他的良心又狠了几分。
“老叔,你的安生日子,享到头了。魏忠贤这把刀,朕磨得飞快……且看你脖子,硬是不硬!”
说完,他眼神一厉,隨即又迅速收敛,回头瞥了一眼亭子方向,见无人留意,才暗暗定神。
他深吸一口燥热的空气,脸上重新掛上淡笑,转身回去。
“此处登高,视野倒是开阔。”他说道,语气平常。
周皇后迎上前:“皇上若觉著好,日后暑热难当,也可常来走走。”
崇禎点点头,没再多说,只是他最后瞥了一眼那歪脖子树,正待吩咐起驾回宫,却见刚刚升了司礼监秉笔的太监王承恩趋步上前,在数步外躬身站定,低声稟道:
“皇爷,袁可立袁老先生,並大同副总兵总兵官麻承恩,已在宫门外递了牌子,恳请陛见。”
崇禎脚步一顿,脸上那点强装的閒適瞬间扫空,眼神恢復了一贯的冷冽。他略一沉吟,即道:
“传。让他们文华殿候著。再去叫黄立极、张之极、孙承宗、王在晋,一併来见。”
“奴婢遵旨。”王承恩躬身领命,快步退下传旨。
崇禎转向后妃,露出个略带歉意的微笑:“朕有政务,你们且先回宫歇息。”
说罢,不待回话,便转身大步下山。那背影在灼热的日光下,挺得僵直,寻不到半分轻鬆,只剩下一股子孤绝之意。
暖风掠过,吹得那歪脖子老树的叶子哗哗作响,仿佛在提醒著崇禎——当崇禎,就得狠一点,再狠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