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1.8TB/s的震撼!(1/2)
李在贤的声音,如同一块冰冷的巨石,砸入了会议室里刚刚燃起的炙热气氛中。
他那双属於顶级商人的、锐利无比的眼睛紧紧盯著林凡,
將一个理想主义者最不愿面对,却又无法迴避的现实,血淋淋地剖开在了桌面上。
“李会长说得对。”任沧澜那苍老而沉稳的声音也隨之响起,他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面,补充道,
“林总,我搞了一辈子硬体。
我太清楚了,一个模块化的產品,它的复杂性和故障率,是隨著模块数量的增加而成指数级上升的。”
“就拿最基础的接口来说,”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
“我们需要它足够坚固,能承受用户上万次的插拔而不鬆动;
我们需要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足够高,不能成为『龙芯』性能的瓶颈;
我们还需要它的能源传导损耗足够低,否则一块电池的电量,一半都要浪费在接口上。
这三个要求,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是绝对的『不可能三角』。
您想同时满足,成本会高到天上去,最终的產品,
可能会变成一个重达半公斤、售价三万块的『怪物』,没有任何市场竞爭力。”
奥拉夫也苦笑著点了点头,用他那带著芬兰口音的英语说道:
“是的,林先生。
我们诺基的实验室里,也曾有过类似的构想,但它最终,只停留在图纸上。
因为我们找不到一种能承载这个伟大构想的『连接』方式。”
三位来自旧硬体世界最高峰的王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
用他们最专业的知识和最惨痛的经验,共同为林凡的【无限手机】构想,宣判了死刑。
会议室里的空气,再次变得凝重。
秦正阳站在一旁,手心里已经捏出了一把冷汗。
他知道,如果今天林凡不能给出一个足以顛覆他们认知的答案,
那么这个刚刚还显得无比牢固的【盘古硬体生態联盟】,可能在成立的第一天,就要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然而,面对这堵由“现实”筑起的高墙,林凡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动摇。
他甚至还讚许地点了点头。
“三位,说得都非常对。”他坦然地承认了所有难题的存在,
“以我们目前的工业水平,想用传统的『插拔式』或『触点式』接口,去实现【无限手机】的构想,確实是天方夜谭。”
他的话,让刚刚还燃起希望的三位大佬,心又沉了下去。
“但是,”林凡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了一抹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自信的微笑,“谁说,我们一定要用现有的技术了?”
这句话,让三位大佬都是一愣。
林凡没有再多做解释。
他只是平静地,按下了桌上的一个按钮,对秦正阳说道:“老秦,把我让你准备的那个箱子,拿进来。”
秦正阳立刻心领神会,他亲自起身,从会议室外推进来一个充满了科技感的银色手提箱。
箱子通体由航空级合金打造,表面没有任何缝隙,只有一个需要进行虹膜和指纹双重验证的识別区。
这种级別的安保,让任沧澜等人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他们知道,箱子里装的,绝对是潜龙科技最核心的机密。
在三位大佬好奇而又凝重的目光中,林凡走上前,通过了验证。
“咔”的一声轻响,箱子无声地滑开。
箱子里,没有他们想像中的手机,没有复杂的图纸。
只有两个静静躺在天鹅绒凹槽里的、只有拇指大小的、通体漆黑的方形金属模块。
它们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朴拙,表面没有任何可见的插孔或触点。
这是什么?
三人心中同时升起了巨大的困惑。
林凡戴上一双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將这两个小小的模块,拿了出来,分別放在了会议桌的两端。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心中却闪过了几天前,在【奥德赛实验室】里的那一幕。
早在这三位硬体巨头来之前,他就已经预判到了他们必然会提出的、关於“模块化”的技术质疑。
为此,他早已进入了那片只有他能看见的科技星海。
【未来科技app】的界面,在他眼前展开。
【检索关键词:『模块化』、『无损传输』、『物理连接』……】
【检索到匹配技术:73项。正在进行最优解筛选……】
【已为您锁定关键技术:【磁耦合共振接口技术(完整设计蓝图与核心材料配方)】。】
【介绍:一种基於量子磁隧穿效应的革命性接口技术。
可实现物理上的高强度自锁,並同时进行零延迟、零损耗的数据与能源无线传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