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朝堂之上(1/2)
苏先生转过身,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你久在府中,亦知如今朝堂局势。新党旧党之爭虽暂歇,但国库空虚、吏治糜烂、军备废弛,诸般沉疴积弊,犹胜往日。”
“陛下虽有励精图治之心,然掣肘甚多。偌大朝廷,竟似一潭死水,推行任何新政,皆阻力重重,寸步难行。”
他拿起那块玉容皂:
“你看此物,於国计民生看似微末。但它从何而来?”
“源於一破落澡堂为求生计之变!”
“其製作之法,远超寻常皂角澡豆,需调配、需试验,此乃格物之力。其售卖之法,会员、预售、品牌,此乃新商之念。他甚至能想到以豆粕代柴炭,以无患子代皂角,此乃开源节流、替代创新之道!”
苏先生的目光越来越亮:
“而这些不正是朝堂之上,我等日日疾呼却难以推行之事吗?”
“格物致知、实业兴邦、开源节流、鼓励创新……”
“这些大道理,在庙堂之上爭论不休,却在一个小小的澡堂子里,被一个少年郎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著,並且他做成了!”
“他不仅自己活了,还带活了伙计,惠及了街坊,甚至逼得对手不得不变!”
管家听得悚然动容。
“朝廷欲变而不得法,民间困顿却乏引领。”
苏先生嘆息一声:
“徐长青此人,出身低微,却无腐儒之气,不囿於陈规,敢於实践,善於学习。他所做之事,虽小,却活生生地印证了『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扶持他,便是扶持一种新的可能。”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仿佛自语:
“陛下近年愈发重视財用,尤重市舶之利与民间新技。然官府经办,往往效率低下,贪腐丛生。”
“若能在民间悄然培育出一批如徐长青这般,懂得新法经营、善於创造实利、且能依法纳税的商户,使其成为榜样!”
“其產生之税赋、解决之民生、带来之新风,或许比朝廷强行推广政令,更能润物无声,也更能说服朝中那些顽固之辈。”
“先生之意是……”
管家似乎有些明白了。
“徐长青,或许可为一试点,一观察之窗,乃至一柄未来或可用的利器。”
苏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明光:
“看看在这汴京城最底层的市井之中,凭藉新法新念,究竟能走多远。若他真能闯出一片天,其成功本身,便是对守旧势力最有力的反驳。届时,或可將其经验稍加整理,呈送御前!其意义,远胜万言书。”
“故而,此刻在他微末之时施以援手,雪中送炭,方能得其真心。在他可能夭折时略加庇护,並非纵容,而是保护这份难得的变数!”
苏先生语气恢復平静: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自身能立得住,能不断证明其价值。否则,一切皆是空谈。”
管家深深一揖:“先生深谋远虑,老奴拜服。”
苏先生摆摆手:
“此事你知即可。日后对那徐长青,府中可略行方便,但亦需有所分寸,不可令其骄纵。至於周家之事,你亲自去一趟周府,替我送几块香胰给周夫人,就说是小辈间的一点误会,不必惊动周大人了。”
“是。”
管家应声退下。
苏先生再次看向窗外,目光仿佛穿透重重屋舍,看到了那喧囂的市井之中。
“徐长青,莫要让我失望。但愿你这颗种子,真能在这淤泥里,开出一朵不一样的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