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清风正气(1/2)
秋意渐浓,曙光教育集团各校区的整合与教学工作已步入正轨。新整合的新知校区(原“新芽”与“求知”)在王翰校长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原校教师们也渐渐融入了曙光的工作节奏。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稳的湖面之下,一股潜流正悄然涌动,正在考验著曙光。
这天下午,竞赛中心主任钱老师急匆匆地敲开了赵楼生办公室的门。钱老师年近四十,戴著厚厚的眼镜,衣著朴素,是那种扔进人堆里都找不出来的模样。
他並非科班出身的名校高材生,而是早年凭藉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和一股钻劲,从普通厂办技校毕业后,通过自学和在一所普通中学的刻苦钻研,硬是在物理竞赛辅导领域闯出了名堂。
赵楼生重生之初,正是看中了他这份扎实的功底和对教育的赤诚,將他引入曙光。几年来,钱老师不负眾望,带领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屡创佳绩,成为曙光理科教学的一块金字招牌。
此刻,他脸上却满是焦虑与困惑。
“校长,新到的那批高端物理竞赛实验设备,有问题!”钱老师將一份检测报告放在赵楼生桌上,语气急促。
“按照我们申报的规格,这套设备的核心处理器和精密传感器,应该是能达到国际主流实验室的入门的標准,足以支持学生进行一些前沿的探索性实验。但实际运行起来,在进行高精度数据採集和复杂算法模擬时,总是出现难以察觉的细微卡顿和误差,就像……就像被阉割了性能。”
赵楼生眉头一皱,接过报告仔细翻阅。他对具体技术参数不算精通,但直觉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確定不是操作或环境问题?”
“反覆测试过了,”钱老师肯定地说,“我和几个尖子生一起熬了好几个晚上,排除了所有操作因素。问题出在硬体本身,某些核心元件的型號与招標文件上的指定型號存在细微差异,属於『降档』產品,但外行人极难分辨。供应商提供的质检报告却是合格的,这里面有猫腻!”
赵楼生的脸色沉了下来。竞赛设备是培养顶尖人才的利器,更是投入的大量资金,容不得半点马虎,更是曙光教学质量的体现。他立刻叫来张天胜,要求彻查此次採购的全过程。
张天胜带领审计人员介入,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负责此次採购的总务处一名姓王的经办人,在招標过程中,与中標方“科信仪器公司”存在不正当往来。
招標文件的技术参数设置存在模糊地带,评標环节也有失规范,让这家看似资质齐全、报价却並非最低的公司最终中標。而到货验收时,王经办又敷衍了事,未能发现设备的“降档”问题。
“这个王经办,是集团扩张后从外部招聘进来的,之前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採购,背景审查时没发现太大问题。”
张天胜匯报时,语气沉重,“科信仪器那边看到我们拿出实质证据也承认,说是他们採购负责人出现的问题,他个人为了追求差价回扣,在部分非关键但影响高性能的元件上做了手脚,赌的就是我们使用不深,发现不了这些细微差別。”
“砰!”赵楼生一拳砸在桌子上,罕见的震怒让办公室的空气瞬间凝固。“赌?他们拿我们学生的前途当赌注!拿我们曙光的信誉当赌注!”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採购负责人出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以次充好,这是对我们管理漏洞的精准利用!还有,上次吴天佑挖角,对我们內部教师情况、甚至家庭困难都了如指掌,现在又是採购环节出问题……我们的內部信息,在某些人眼里,简直成了透明!”
张天胜有些迟疑的说到:“校长,科信仪器那边李总来了…他说和市局吴局长约好,先过来和您沟通一下。”
赵楼生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果然,而且还直接抬出了分管的副局长,这是典型的“压力说和”。
“请他进来吧。”
门开,科兴的老板李成功满面堆笑地走了进来,身后似乎还带著一丝看不见的“底气”。
“赵校长,打扰您了!罪过罪过!真是天大的误会!”李成功热情地伸出双手。
赵楼生与他轻轻一握,示意他坐下,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李总,报告你看过了。这件事,性质很严重。”
李成功立刻换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赵校长,千错万错都是我老李的错!管理不善,下面的人出了这么大的紕漏!我已经严肃处理了相关负责人!这批货,我们立刻拉走,分文不取!並且,我们承诺在一周內,不,五天!五天之內,將全新的、最高规格、甚至超越合同標准的设备送到学校实验室!所有差价由我们承担,另外再捐赠一批贵校需要的实验耗材!”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赵楼生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加重了筹码:“来之前,我也向教育局的吴局做了深刻检討。吴局也很关心这件事,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能影响曙光的竞赛大计和声誉。他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能保证后续供应万无一失,给出足够的诚意和补偿,希望学校方面能……给个改正的机会。”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拋出了看似优厚的补救条件,更关键的是,点出了“吴副局长”的关切,將学校的主管部门领导的模糊態度地摆上了台面。
赵楼生沉默片刻,目光从李成功脸上移开,望向窗外鬱鬱葱葱的校园,缓缓开口:“李总,你的『诚意』,我听到了。吴局的『关心』,我也明白了。”
李成功脸上刚露出一丝希望,赵楼生的话锋却陡然一转,语气平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但是,曙光的採购工作,尤其是关係到学生竞赛前途的核心设备,第一標准从来不是价格,甚至不是速度,而是『可靠』和『诚信』。”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李成功:“你的公司,在明知这批设备用於顶尖竞赛培训的情况下,依然敢以次充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失误,这是诚信的破產。今天,我若因为任何压力或所谓的『优惠条件』,对这次行为网开一面,那就是对学校里那些刻苦钻研的孩子们最大的不公,也是对『教育』这两个字的褻瀆。”
“赵校长,您言重了!我们保证绝不会再有下次……”李成功急忙辩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