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寺庙还是银行?(2/2)
其实就是跟著福泉寺分到的羹。
这种情况还真是意外之喜了。
福泉寺有多富裕,势力有多大,全都给他做了嫁衣。
不仅给出了遍布全日本的各类投资渠道,其本金又还相当雄厚。
至少给野原町这个地形地段特殊,十分適合作为东西南北贸易中转,未来的交通枢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初期不需要他额外再从新横滨调取资金了。
等到新横滨的人前来接手野原町的方方面面,民生建设都运营起来,这里会作为新横滨对內的贸易中转站,在极短的时间內富裕起来。
或许比他最开始设想的还要顺利。
不过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先得解决了日本国內混乱不清的局势,尤其爱知县,三重县愈发问题重重的农民起义。
解决了野原町的最后一恶,福源寺后,这座街町的民眾便算是彻底解放了。
但解放只是个开始,后续的治理才是重点。
野原町虽不大,但也有著一两万人的人口基数,
他眼下手边带的人手不够,只能从本地临时提拔。
就如他任用僧人玄也,这种果断投降,供认罪行,经过气魄的筛选,自身又不是参与压迫剥削的主犯主谋,办事有效率,足够有能力的人。
从奉行所抽调,暂时由这些人来维持野原町日常的运转。
並且这一次不像解放横滨,关赫晓没有对当地的商人下手。
一是最大的资本家福泉寺,已经被他解决,
二是要维持本地正常的商业活动,保持经济运转。
毕竟野原町是一座主要依靠贸易中转的商业城市,而非横滨,他是要打造成工业城市。
在与新横滨建立起强经济联繫之前,野原町必须得吸引外来商人的入驻,才能保持经济活力。
要是他强行收缴了当地普通商贩的產业,会嚇得其他地方的商人不敢再来,寧愿绕路,走水路。
每一次对城市街町的解放,接手,都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保证民生经济的运行。
不然的话,民眾解放了比没解放之前过得还差,可能还会怀念起三恶统治的时期,从而被群眾里的坏人利用鼓动,挑拨起內部的对立予盾。
这些经验並非出自关赫晓自己的实践,而是出自前世的歷史上,先烈们一路走来的实践经验。
当然,
也不是完全借鑑照搬,
毕竟具体情况的差別还是相当大的。
关赫晓真正的枪桿子只有自己这一把,也只需要一把。
他发展出的经济,可以全部用来生產建设,根本不需要供养军队。武力方面,也只需要靠他一个人平推就足够了。
而且凭藉机关术,工业建设和工业產能的飞速叠代和升级,足以让他在极短时间內就將科技,
也即生產力堆上去,
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小,也就不需要借贷,不需要仰仗任何外部的资助,不会受限於人。
因为有气魄来筛选管事人员,又有忍者们的倾力协助,没有费多少时间,
关赫晓就安排好了野原町暂时治理的诸多事宜。
当晚,
贏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的民眾们涌上街道,在兴奋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中,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烟火晚会。
虽然是临时的,但因为积极性过高,给的钱够多,那家本地官办的火药製造所,原先至少一个星期才能备好一场烟火晚会,负责人硬是在一个时辰之內搞定,並安排好了发射场地,
就定在福泉寺所在的小山顶上,方便民眾们在山下湖畔边的草地上观赏。
山中街町的夜色往往是昏黑的,尤其在乌云密布,星月隱匿的一个秋夜,常常是伸手不见五指可当第一次从福泉寺发射升空的一抹光亮,炸响,並照亮整片夜空,绚烂的红色一瞬间洒满大片的街道,巷口,
人们这才赫然发觉,一直居住,早就习以如常的山间街町,平淡无味的夜色,竟还可以如此的美轮美奐。
在难得的山林烟,璀璨光亮照耀下,
一条从野原町延伸而出,继续向著西北,向著山梨县前行的山道上,一列快速行进的马车队伍被映出长长的影子。
排在最前一辆由一银一黑,两匹高头大马所牵拉的车厢,人偶少女独自坐在顶端末尾。
两只晶莹剔透的大眼睛映照出烟火的绚烂,两只雪白的小脚丫隨著马车的晃动而自然晃悠著。
不论怎么晃,
她都坐得十分平稳,仰著脑袋,呆呆望著第一次见到的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与人偶少女不同,此时车队里的其他人,
包括百里兄妹,安东尼奥神父,以及一眾教会成员,同样视线透出车窗,观赏著夜空中愈发远去的烟火的绽放,心情却是各有各的复杂。
就在他们眼前发生的,一场起义,一场街町的权力更替与洗牌,
秩序的摧毁到重组,效率之高,速度之快,简直堪称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什么时候推翻当地政府,贏得民眾支持並重建秩序,变得如此理所应当,轻而易举了?
顺利的不像是起义,像是政府权力交接,走个流程。
那位关赫先生,可是下午,傍晚才抵达的野原町,到天色刚黑不九的晚上,就已然搞定了一切,让野原町的民眾自发庆祝起了起义的胜利。
而他本人事了拂衣去,没有半点的停留,就带著他们出发前往了下一个目的地。
就算是去外地旅个游,也没有这么轻鬆写意的吧?
眾人对某人的敬畏,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尤其是百里兄妹,见证对方如此轻易的完成一场顺利的起义,並重建了当地政府,维持住了秩序,
这对他们的震撼,比之见到对方施展真气御剑时还要大得多。
武道实力强大,与治理能力优秀,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起义军割据的州县,百姓过得其实並不比朝廷统治时好多少。
哪怕起义军出发点是好的,却也不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甚至於某些不加约束的起义军,乾的同样是烧杀抢掠的齦事。
能够完成一场成功的起义,並得到百姓支持,还让百姓的生活变得切实比之前好,在大明是一件非常困难且少见的事。
今天他们却亲眼见到了一场可以作为样本案例参考的实操教学。
其中有很多细节,两兄妹其实都没太看得明白,非常想要问询。
但即使此时此刻,独自完成这些事的关赫晓本人,就在车厢內,坐在两人的对面,他们也有些难以开口,心中志忑。
主要是,
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身份去问。
毕竟直到现在,
两兄妹对其依旧几乎是一无所知。
连姓甚名谁都不清楚,甚至不確定他到底是大明人,还是日本人。
唯一的好消息是,两人死皮赖脸的贴上去,对方没有表现出拒绝,也任由他们跟著上了马车。
这位前辈算是比较亲和,好相处的那类,
两人倒也不怕对方有所图,毕竟其如此强大,真要有所图,强来就行,
没必要搞这么多弯弯绕绕,以他俩的实力又抵抗不了一点。
两兄妹在车厢內一言不发,眼神却是如同发电报似得频繁的交流,最后商量之后,还是由看著比较可爱,比较像小孩子的妹妹,百里红来开口。
她咽了口唾沫,偷眼打量著对面的关赫晓,这下离得近,多看了几眼,才发觉,对方的容貌比她想像的还要俊美,
气质上由內而外透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看著看著,居然有点沉溺其中,忘乎所以,呆愣在了座位上。
百里青见自家妹妹这副痴模样,忍不住轻咳一声,主动开口道,
“前辈,能够请问一下,您的名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