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试镜片段(2/2)
跟着人群排队到了自己后,安心领了个19的号码,而关于自己表演的试镜条子上则写着一段话:
“考大学落榜的儿子即将作为乡邮员进行第一次乡邮任务,对着镜子戴上了父亲的制服帽子。”
“子:妈,你看我戴上合适么?”
“母(看了看):这帽子你爸没戴过几次,乡邮员太苦,穿制服走不了山路……你说你当个农民,或者去城里当个工人……”
“子:妈你不懂,乡邮员可是国家干部,我接班和进城打工可不一样。咱们家必须得有个国家干部。”
就四句话。
可安心看到后心里跟明镜一样,这情节发生在故事开篇,没考上大学的儿子决定接父亲的班,当个乡邮员,进入体制内工作,再加上父亲的腿因为年轻时候落下了病根,要去治病,索性就退了,把这位置让儿子来接。
而在这个时期,儿子还没真正踏上这条山路,他的心里装的不是负责联通大山的责任,而是一种带着几分虚荣的得意。
知道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后,安心的内心里属于“儿子”的情绪就开始躁动了起来。
接着,他跟在了人群的队伍里,朝着等待区走去。
等待区有一个专门的房间,里面放着一些折迭凳。
但数量显然不够,拢共也就二十把左右,可这会儿试镜的人少说得三四十个。更多的人就选择了站在走廊里。
安心来的时候凳子已经没空座了,而他的选择是倚靠在墙边。
这会儿有的演员紧盯着自己的字条深思熟虑,有的人则手里拿着一本《那狗》在看,有的人则在四处张望,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和他这会儿的状态差不多,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对外界的一切都不予理会。
很快,外面响起了“导演好”之类的招呼声,接着很快恢复了彻底的安静。
聊天的演员们也不聊天了,大家都开始着手准备。
直到第一个演员被叫号,走了进去。
……
“16号进来,17号准备。”
当刘晔听到了这个动静后,直接从椅子处站了起来:
“我去了啊。”
“学长加油。”
陈昆微微一笑。
“嗯。”
刘晔笑着走了出去,站在了试镜厅门口。
他等了大概三四分钟的样子,房门打开,16号和工作人员一起走了出来。
“17号……”
“这呢。”
“进来吧,18号准备。”
随着声音,试镜厅的门再一次关闭。
“各位导演好,我叫刘晔……”
看着坐在桌前的霍建启等人,刘晔不紧不慢的进行着自我介绍。
而霍建启的注意力却集中了起来。
这小孩儿是目前他认为和自己心中“儿子”的形象最贴合的人选,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下对方的表现。
等对方自我介绍完后,他便问道:
“你演的是哪一段?”
“是故事开头,儿子打包邮包,戴父亲的乡邮员帽子那一段。”
“好,母亲的台词会有人给你对,你有一分钟时间做准备。”
“好的。”
刘晔应了一声,开始做起了准备。
很快,一分钟时间到了。
他点点头,拿起了旁边道具桌子上的邮差帽。
戴到了脑袋上后,他微微扬起了头,正对着霍建启等人,稍微扶正了一下帽子后,说道:
“妈,我戴上合适么?”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身子几乎没怎么动,而是继续盯着霍建启等人问道。
这时,霍建启旁边的副导演赵卫远看了一眼台词本后,说道:
“这帽子你爸没戴过几次,乡邮员太苦,穿制服走不了山路……你说你当个农民,或者去城里当个工人……”
赵卫远说话时,刘晔手上的动作就没停下来过。
他似乎觉得自己的帽子一直有些歪,不停的试图扶正,随后仰头、低头,好像在找角度一样。
等赵卫远说完,他好像也调整完了,冲着赵卫远的方向摇了摇头:
“妈你不懂,乡邮员可是国家干部,我接班和进城打工可不一样。咱们家必须得有个国家干部。”
说完后,忽然推了一下帽檐,然后对着众人做出来了一个捏住了帽檐,从左向右一划擦的动作来。
这动作在一些香江电影里经常能看到,尤其是一些警察类的角色,在戴上帽子后这么一划擦,会显得非常帅气。
可康健名在看到了这个动作后,却眉头一皱。
不过他这边有电视遮挡,刘晔并没有看到。
在做完这最后一个动作后,他顿了两秒,重新站住了身形:
“我的表演结束了。”
“……嗯。”
霍建启也没说什么,点点头:
“好了,回去等通知吧。”
“好的,谢谢各位导演给与我这次试镜的机会……”
说着客气话,刘晔离开了房间。
而门口的工作人员则第一时间看向了导演的方向,想看看导演是要思考一下,还是说直接叫下一个。
这时,康健名做出了一个“停止”的手势,随后扭头对霍建启说道:
“感觉他并没有吃透这个角色。尤其是最后那个动作……80年代可没有这个动作。”
“……”
霍建启想了想,点头:
“再给一次机会吧,第二轮在看。下一个。”
工作人员点点头,打开了门:
“18号进来,19号做准备。”
等待厅里,靠墙闭目的安心睁开了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