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句话的事情(2/2)
临近中午时分,秋雾才终於全部被阳光晒散。
韩青和竇蓉两个,也沿著小路走上了官道,来到了一个名为下邽的县城附近。
担心自身安全,二人不敢进城,然而,乾粮调料等物,又急需要补充。
並且,二人身上的衣服,也有些单薄了,需要找家裁缝铺,买两件现成的丝绵夹袄,以抵挡越来越凉的秋风。
因此,二人绕著县城,又转了大半圈。最后,找了一个距离县城不到十里,看起来颇具规模的村寨走了进去。
按照韩青两辈子的生活经验,这种村寨,属於县城的经济辐射范围之內。比那些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寨,要繁华许多。里边的店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事实也正如他的判断,很快,二人身边的包裹,就全都变得满满当当。
並且在集市上,韩青还非常幸运地,又买到了两匹骡子。用来驮运行李和补给等物,刚好可以节约一部分坐骑的力气。
然而,在出村子之时,二人的好运气,却似乎用完了。一名弓手带著十几个乡勇,咋咋呼呼地在村子口设下了卡子,开始挨个检查过往行人的身份。
调头往回走,肯定已经来不及。並且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怀疑。所以,韩青只好悄悄给竇蓉打了个手势,然后一只手拿出自己专门请求李遇帮忙偽造的“公据”,一只手拉著枣红马的韁绳,朝著卡子走了过去。(公据,即宋代的路引。)
竇蓉心领神会,立刻將飞刀抄在手里,准备万一对方展露出恶意,就立刻放飞刀扎人。然后与韩青一道,强行闯卡,逃之夭夭。
却不料,那名弓手看了韩青出示的公据之后,非但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怀疑。反而笑呵呵地拱著手,跟他套起了近乎,“原来是坊州来的李秀才,怪不得看起来从头到脚书卷气十足。在下张惠,有件坊州那边的事情,想跟秀才公打听一下,不知道秀才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秀才在大宋,乃是对读过书,却没功名之人的尊称。而如果对方有敌意,肯定距离其同伙越近越好,不应该主动跟其同伙拉开距离。
因此,韩青稍作犹豫,就轻轻点头,“那是自然,仁兄儘管问,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秀才公请稍稍挪步!”弓手张慧笑著做了手势,带领韩青远离哨卡。
竇蓉不放心,自管悄悄跟上。那张慧和他手下的乡勇们看到了,也不干涉,只是微笑著摇头。
如此一来,韩青愈发相信,对方没有恶意了。跟著对方走了十几步之后,將手从刀柄附近挪开,静待下文。
“秀才公从坊州来,可听说,定安那边有一位韩巡检,最近做下了一件捅破天的大事?”那张慧也不多耽误功夫,停住脚步之后,立刻笑著向韩青拱手。
“实不相瞒,听说过一些,却知道的不太详细!”韩青心里立刻打了个突,却发现对方两只手都交叉在身前,连忙也笑著拱手还礼。
“在下虽然只是个弓手,细算起来,跟那韩巡检也是巡检司一脉!”那张慧笑了笑,继续说道,“韩巡检这事,干得痛快,在下佩服!不过,最近在下听说,有人费一万吊铜钱,买他的性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韩青听到此处,岂不知道对方早就认出了自己身份,並且在主动向自己示警?立刻躬下身子,重新施礼,“多谢张兄。那韩巡检,如果知道有袍泽如此掛念著他,必將铭刻五內!”
“唉,一句话的事情而已。当不起李秀才的大礼!”弓手张慧侧身避过,然后继续揣著明白装糊涂,“在下只是个小小的弓手,帮不上他的忙,也就能打听打听,他去了哪?希望他有个警醒,千万別靠近长安。那长安城,可不是个好地方,谁黑谁白,很难分得清楚!”
说罢,又对著韩青行了个礼,转过身,自管吩咐麾下弟兄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