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121章 皇储更替!

第121章 皇储更替!(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名门暖婚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地仙只想种田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诡律禁区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陆逢时

第121章 皇储更替!

御书房。

赵祯挥了挥手,内官、宫女尽皆退下。

此刻,唯余君臣二人。

江昭连忙起身,躬身道:“臣蒙陛下信重,督抚熙河三载,惟恪守【固疆、安民、兴文、强兵】四纲。

其一,抚吐蕃以固边疆;其二,行屯田以实边储;其三,设书院以化戎狄;其四,互良驹以强边军。

大纲列出,江昭就要一一解释,主位的赵祯却罢了罢手。

赵祯心头一叹。

一样是二十岁左右,单从治政水平而言,几位宗室相比起江昭,可不止差了一个档次。

哪怕是赵策英,遇上江昭也显得稚嫩了不少。

“熙河路的治政事宜,朕一清二楚。”赵祯解释道:“此次,且不说熙河路的治政。”

一般来说,述职一事往往就是走个过场。

真要了解一路的治政优劣,又岂是一次述职就可解决?

此前,五位宗室,一月一份书信,从中就可窥见不少有关于熙河路的时政。

熙河一路,本来就是新拓疆域,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既然江昭的大局观布局没有问题,那就足矣。

相形之下,赵祯有更好的话题。

江昭躬身一礼,心头暗自盘算。

不谈述职,那谈什么?

赵祯压了压手,起身从书案一角找出《汉书》。

这本《汉书》,他足足读了五年之久。

甚至,都读得书页有些褶皱!

江昭了然,缓缓坐下。

从见到《汉书》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了官家有意谈什么。

谈立储!

谈好圣孙!

“昔年,朕心中有些许顾虑。”赵祯缓缓走动,追忆道:“私下召见于卿,卿一句【或可过继太孙于魏王】,让朕心中顾虑尽去。”

赵祯回首,目光灼灼:“依卿之见解,五位宗室孰优孰劣,谁可过继于魏王?”

“臣不知。”江昭微低着头,绝口不言。

“不管怎么样,这江山社稷,都得有人来治理。皇太孙一事,朕从未与人说过。哪怕是韩卿,朕也从未提及。”

赵祯摇了摇头,沉声缓缓道:“若是须得有人为朕参谋,也唯有江卿尔!”

言罢,赵祯向着江昭望了过去,面色平和。

“储君为社稷之根本,臣不敢妄断,惟有圣上可裁定。”江昭低头,仍是绝口不言。

自秘密立储法立下,就注定了登基的新帝会欠他人情。

特别是除了兖王、邕王两人以外的人登基,无一例外,都得欠他大人情。

毕竟,没有秘密立储法,其他人注定难以走进官家的视线。

老师韩章,位列百官之首,注定是托孤大臣。

这一点,注定了师徒二人有从龙之功,从而使得权势得以延续。

此外,他本人还实现了首次开疆拓土,这是一道难得的护身符。

但凡皇帝不是傻子,就得重视边疆。

更甚者,定然有意开疆拓土。

如此,江昭却是没有主动插手立储之事的欲望。

要是成了,无非是锦上添。

要是不成,那可就难办。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实在让人无心参与。

这种涉及皇位的探讨,说不定还会上起居注。

一些不该说的话,还是少说为妙。

赵祯微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穿书八零之肥妻火辣辣 穿成四个大佬的农门长姐 重生之医品娇妃 紈絝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重生后我和渣男离婚了 陆总的小作精又凶又甜 离婚后靳少天天哄娃 战爷的小娇娇开挂了 九零学霸小甜妻 替嫁后,植物人老公让我一胎双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