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上《平戎策》(2/2)
吐蕃一国,吐蕃王名为唃厮啰,乃是通过政变上位。
此人,有过两任妻子,分为是妻子李氏与妻子乔氏。
其中,妻子李氏生下了长子瞎毡,次子磨角毡,并于二十年前被废为尼。
这一来,唃厮啰的长子与次子自然不满,须知长子和次子可都是曾经跟着老父亲征战夺权的人,人脉威望都不低。
如此,长子瞎毡、次子磨角毡,都相继独立政权,形成“一父三政权”的分裂局面。
三子董毡为乔氏的儿子,自幼受老父亲宠爱,也是唃厮啰政权的实际继承人。
近些年,唃厮啰病重,不曾想长子瞎毡与次子磨角毡身体更差,两人都在三年前相继去世。
就此,子一代去世,孙子一辈上位掌权。
瞎毡与磨角毡时期,一父三政权,但好歹也是亲生父子,血浓于水,并未有太过强烈的摩擦。
孙子一辈掌权,态度就彻底不一样。
瞎毡与磨角毡的几个儿子,甚至都没有见过祖父唃厮啰,血脉认可几乎没有,杀伐起来可一点也不留情。
吐蕃政权,本就是一父三政权,孙子一辈上位,政权就更是分裂了不少。
自从唃厮啰病重,吐蕃国内相当动荡混乱,时常有内斗兵戈之争。
西夏一方,则是幼主即位。
十二年以前,西夏太祖李元昊去世,两岁的新帝李谅祚登基,太后没藏氏垂帘听政。
时至今日,李谅祚十四岁,也并未正式掌权,实际掌权者是他舅舅没藏讹庞。
母族掌权,幼帝争权,内部自然相当混乱。
而为了掌权,幼帝李谅祚于从两年以前就特意向吐蕃发起了入侵,为的则是借杀伐之名,掌握军权。
吐蕃一方内斗,相互夺权,还得防范西夏。
西夏一方,也是舅甥争斗。
相较而言,大周已经解决了立储问题,政权无疑是稳定了不止一个档次。
就西夏与吐蕃的政权争斗问题,江昭与王韶、蒋之奇、沈括、薛向等人探讨过不止一次,都认为这是趁机夺回疆土,大败西夏、吐蕃的好机会。
本来,要是没有江昭,三方政权就都会动乱。
吐蕃分裂,西夏政权,大周夺嫡。
都一样烂,大周能自保就已经是上上之选,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趁机争夺疆土的事情。
但,这一次不一样。
因江昭的缘故,大周政权起码提前稳定了十年!
百官之首,更是他的老师。
这样的机会,天时近乎拉满,实在太少见。
也因此,江昭意欲上一奏疏,尝试杀上一波。
读了两遍奏疏,没发现什么问题,江昭又特意书写了两封信。
奏疏连着书信一并交于书童禾生,江昭吩咐道:“一封书信送到汴京仲怀手上,一封书信送到汴京韩师的手上,奏疏交于韩师,让他帮我呈奏官家。”
前些日子,顾廷烨特意送来了一封信报喜,说的是他考上了秀才的事情,并决定在盛氏私塾持续深造的事情。
对此,江昭并不意外。
顾廷烨此人,本就是文武双全,否则也不会与盛长柏一起参加春闱大试。
拢共算一算,从顾廷烨去读书,一直到参加春闱大试,也方才八九年的时间。
九年时间,速通科考一途。
这天资,岂是尔尔?
这次,既然有意从西夏、吐蕃下手,肯定是有战事发生。
顾廷烨为人有勇有谋,肯定得召集过来相助。
一方面,顾廷烨可助力他掌军。
另一方面,也是要带兄弟升官发财。
“是。”
一封奏折,两封书信落入手中,禾生连忙点头,大步往外赶去。
江昭双手背负,举目远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