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1/2)
第50章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
夜色弥漫。
骑卒徐行。
一声叹息,一声惦记:“刘备真是好运气,竟能得遇诸葛亮。此人才智,不弱于文若、奉孝,若能为孤所用,天下何惧?”
曹操惦记“人贤”的属性再次激活。
当然。
在曹仁眼中,曹操又在“惜才”了。
曹仁策马跟在曹操后方,差了半个马头。
“左右茂林中,应该只是诸葛亮的疑兵,方才只需一拥而上,定可擒拿诸葛亮和关羽。”
“司空为何又改变了主意?”
曹仁不解。
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关羽的武勇和诸葛亮的智略,很难再将二人生擒。
曹操细眼灼灼,语气中有对诸葛亮的欣赏:“子孝又怎知,诸葛亮不是故意让你猜到?”
故意?
曹仁愣了愣。
回想方才所见,诸葛亮全程没有表现出半分的惊慌,与十九岁的年龄格格不入,更像是一个历经沧桑世事且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宿将。
“话虽如此,但刘备此去河北,不仅有关张为爪牙,更有诸葛亮为智囊,久必为大患啊。”曹仁语气中有担忧。
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万人敌就很难对付了,如今又加个诸葛亮,等于是猛虎在生出爪牙后又生出了双翼,愈发的难以对付了。
假如曹仁得知:刘备这次去河北,除了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外,还有庞统、徐庶、黄忠这三个智和勇都属于一流水准的文武,且河北还有个不弱于关张黄的赵云正在积蓄怒气值,估计拼了命都要劝谏曹操留下刘备,以绝后患。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曹仁并不知道刘备现在除了没基业外,身边跟了个断档第一线的ur卡事后诸葛亮,以及一堆ssr卡和sr卡。
刘备喝醉后那句“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可不是随口虚言。
听到曹仁的担忧,曹操再次大笑:“子孝多虑了。”
“虽然文若、奉孝等人,皆言孤能击败本初,但本初兵力强盛远胜于孤,文武欲投本初者,又不知凡几。”
“诸葛亮才智过人,能料大局,不杀刘岱、王忠,又密告袁绍欲袭白马,观其用意,乃是不希望孤被袁绍击败。”
“只有孤赢了袁绍,刘备才有机会崛起于河北,成为孤的大患;反之,孤若被袁绍击败,刘备在河北自身难保,又何谈成为孤的大患?”
“孤与刘备,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抛开私德不提,曹操军事才能在汉末三国是第一线的。
单论军事才能,能与曹操一较高低的,只有诸葛亮能相比了。
一部三国演义,半部曹操,半部诸葛亮,并非是在夸大其词。
曹操是个很精明的人。
在与诸葛亮的短暂交锋中,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因时而变,增加利益、降低风险。
曹仁没有再问,而是低头琢磨曹操的话。
想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能只有勇略,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能力:大局观!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
另一边。
诸葛亮在曹操引骑离开后,迅速撤回了部署在左右茂林的白毦兵。
在与狭道另一端的白毦兵汇合后,又下令搬运乱石在道口处设置障碍,以防夜间宿营时,曹操又去而复返。
刘备的家底不多,小心无大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