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再赴纽约(1/2)
第207章 再赴纽约
鲁得·詹森站在曼哈顿公园大道399號,纽约第一国民城市银行总部的顶楼办公室玻璃窗边,眺望著2公里不到的莱克星顿大道601號地块。
那是他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地方。
“总裁,香江分公司的卡勒姆·约克发来一封申请,想定向增发5%的股份给一个18岁的少年,给他一个董事会席位,邀请他成为香江万国宝通的董事。”
鲁得离开窗口,走回办公桌边坐下。
“哈,越是听起来有趣的事情,就越不寻常。这18岁少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他用抵押了14吨黄金的资金,在美股市场赚到了,嗯,香江和纽约的帐户现金统计下来1.3个亿。”
“咻”鲁得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
“翻了十倍,有钱的家庭,幸运的孩子!知道了,你先放旁边吧。”
隨著时间走到六二年的4月,吴广毅知道那边的困难时期已经即將接近尾声。
但每个经歷过波折的人都知道,越是到尾声,形势也越发严重。
从六一答应续借谭双佳开始,给那边每次捐赠都是150万刀以上,每年两次。
因为太国主食大米,每次直接给50万的支票让华兴社自己去买小麦和玉米。和他们丑话说在前头,明年上半年將是最后一次捐赠。
“阿毅,4月下旬,美术馆有张大千先生画展,有兴趣去看吗?请柬已经送到我这里来了。”
隨著慈善基金会影响的扩散,阮文竹现在也是社交圈里的闻人,大大小小的邀请经常收到。
“张大千?这老头太有名了,画展的画卖不卖,打包吧,將来留给给孩子们。”
任何一个中华人都不会不认识这老头啊!这辈子有这机会,还能让他错过了?
“哈哈哈哈!”阮文竹笑的不能自已,“邀请函上写了,逾百幅画都是非卖品。”
“那不去,我身上就没长过艺术细菌。
“行,我知道了!我们基金会下面再组建一个艺术基金会,就买艺术品留给孩子们,
记得打钱进来!”
因为5月即將发生的事情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吴广毅已经让谢忠明从因国进口了多达百万米刀以上的麵粉做麵包、麵条,4月份工厂已经开始加班。
半个多月时间,约30万人进入香江。洪流般的人群涌向南岸,涌向香江新界的莲麻坑、打鼓岭。
香江警方顿时慌了手脚,有限的警力要想阻挡成千上万的跑路者,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不敢一碰。
衝过了深港边界第一道防线后,跑路者如同灰色巨浪流向原野,蜂拥在香江新界的大路上,拖儿带女、络绎不绝。
香江杂誌形容:“他们自由自在,毫无惧色,仿佛就在那边清晨起来上工、平时上乡开会一般。”
“看见港警后,他们全无恐惧,还上前问去差馆边条路去呀?对於港警的拘捕是平凡的事一样。”
入香江者,风起云涌,扶老携幼,奔向求生之路。边卡关闭那天,堵截收容遣送逃香江者51395人。
如果站在粉岭的山头上,看到的像是一幅大战役般的场景:
在新界绿色的平原上,一股股杂色的人流越过了边界后,便开始分散,並开始化作股股更小的杂色流,逐步向市区分流而去。
30万饿民逃香江,弹丸之地的香江,如何消化得了呢?江因当局只得採用“隨抓隨遣”的办法,出动大批军警抓捕遣送。
但香江市民与逃香江者之间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许多逃香江者都是香江市民的亲属、朋友或者同乡,这样的政策遭到了普遍的反对。
同是中华人,血浓於水,香江市民对沿街乞討的那边饿民,非常同情,从慷慨施捨,
发展到组织起来,救济灾民,对抗军警抓捕。
香江市民有送衣送粮的,有把饿民藏到自己家里的,有为饿民介绍打工的,急饿民之所急!
深町河南岸至香江市区,有一座山叫华山,当时尚未开发,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时当酷暑,华山成了逃香江者的中转休息站,山上每天集结有上万人。
他们衣衫槛楼,躲在灌木丛林中,飢饿难耐,孩子们哭叫,嗷待哺!失散者呼儿唤女,响彻山野,甚是悽厉!
沪道慈善基金会打著宗教慈善的名义,在华山脚下穿著统一马甲,整车赠送营养麵包、干吃速食麵和饮水。
走出山林领取食物的人群排成长队,男的外面罩著的灰布衣上,全是一块块补丁,打得看不出原来的顏色,手里拉拽著孩子。
女的则扎两根麻辫,胸口上搭著一个竹编大斗笠,背后背著娃娃。
几乎所有人脸色都泛著一股营养不良的暗黄,身体瘦得都像一根木棍撑著大灯笼似的脑袋,肚子胀得像怀孕一样。
离吴广毅最近的一个男人,瘦得整张脸颊一点肉都没有,深陷下去,嘴唇缺乏血色。
他头歪斜看,仿佛隨时会倒下去。
香江市民成群结队,送水送饼乾食品,送衣送药,有的开车把逃香江者一批一批接去市区。
肖大山负责的运输队最近归文竹管辖,除了正常的工作,其余时间就是往华山脚下运输食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