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楼花之始香檳大厦(1/2)
第148章 楼之始香檳大厦
吴广毅和文萍走进客厅时,盼盼和望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爸爸!小姨。”明显前个词欣喜,后面一个词敷衍,气得文萍快步上前,
在两小个的大腿上拍了一下。
“咯咯咯咯”小姑娘们笑著躲在吴广毅的背后。“爸爸,你好久没来了。”
“,不是前两天才送你们去上学的吗?怎么又是好久!算了,爸爸今晚不走了,明早送你们上学。”
“欧欧欧!”小姑娘的欢呼,把厨房洗碗的文竹引了出来。
“又怎么啦?”阮文竹无可奈何地说著话,边走边把湿手往胸前的围兜上擦。
“爸爸说明早送我们去上学!”盼盼望望异口同声说道。
阮文竹看了看在向她抖动眉头的广毅,没好气地说:“来就来吧,哇啦哇啦的。我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还有几个碗,洗好就出来。”
“阿姐哎,你男人在帮你找住家佣人呢,要不多久你就可以不用洗碗了。”阮文萍说著,脱了外衣也走进厨房。
吴广毅没管厨房里传来的嘻嘻哈哈声音,一手一个楼著闺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眼看著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文强,挑了挑眉。
阮文强识趣地往沙发角落挤了挤。你是大佬,惹不起,惹不起。
盼盼和望望看著他们两人的互动,尤其是看到舅舅吃了,嘻嘻哈哈地狗仗人势,欺负起舅舅来。
“文强,香江的学习难度怎么样,习惯吗?
d
“噢,这里初一的东西,沪海六年级就学过了,蛮简单的。我现在主要和广东同学在学广东话,听他们说话真是鸡同鸭讲。”
“你功课写完没有?”阮文竹走过来,衝著文强摆摆手,赶著小子走人。
阮文竹坐在刚才文强的座位上,广毅隔著望望拉过文竹的手。还好,11月底的香江並不寒冷,洗碗之后只是微凉。
“文强大了,要接受一点社会常识,以后等他把新闻看完再赶他走吧。”
“嗯,知道了。”
“闺女们,新闻有什么好看的,你们作业做完了吗?”
“爸爸,一年级没有动笔作业,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们都背出来了!我背给你听听吧。”
哄睡了女儿们之后,吴广毅把她们的妈妈鞭策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体內的怒气一吐为快。
后果就是妈妈早上起不来,爸爸和小姨陪著姑娘们吃过外婆准备的早餐后一起出门。舅舅嘛不管他了,待会有小巴接他一块走的。
“爸爸,这车是你买的新车吗?”
盼盼望望在车里东摸西摸的,闻著车內新鲜的皮革味道就知道是刚买的。
“是啊,我们家就你小姨不会开车了,等你小姨考出驾照,也会有一辆新车的。”
老妈带著广诚站在门口往这边方向看著,广毅缓缓趟过去,放下窗玻璃。
“哎,广毅,你的车?真漂亮。”李如围著小车走了一圈,什么品牌啦,
动力啦都不知道,只知道这车蛮齐整的,好看。
九龙尖沙咀,金巴利道及加拿分道的交界处,一座粉红色方形十层商住楼宇,在那一片三层唐楼的包围中,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意思。
金巴利道西接弥敦道,东北接柯士甸路,中段与天文台道交架。这幢大楼最醒目,是全九龙第一高楼,吴广毅和巫炎就约好了在这里见面。
吴广毅颤颤巍巍地开著新车,沿著活动甲板从佐敦道码头车渡上下来,顺著弥敦道往南走。
无论从地理还是歷史的角度看,九龙的城建布局都是以弥敦道为中轴向东西两侧展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弥敦道是中心的中心。
这里又涉及几个冷知识,殖民时代几乎每个港督,都会有一条以自己的姓来命名的道路以做纪念,著名的比如麦理浩径、轩尼诗道等等。
1861年1月19日,第5任港督夏乔士·罗便臣爵土到界限街正式接收九龙半岛,当初界限街以南的一条马路曾经命名为罗便臣道。
罗便臣这个姓在大陆翻译成鲁滨孙,最有名的小说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后来1865年江岛半山区又命名了一条罗便臣道。此后,在邮递地址上均需註明“九龙罗便臣道”和“香江罗便臣道”,但邮寄地址错误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当年九龙半岛与香江岛同名的街道,除了罗便臣道之外,还有麦当奴道、遮打道、德辅道、园道等等。
这几条街道都在尖沙咀附近。后来,麦当奴道改为今日的广东道,遮打道改为bj道,德辅道改为漆咸道,园道则改为汉口道。
早期九龙有不少街名跟江岛的相同,主要是因为隔了一个维多利亚海峡,两岸居民甚少往来,儼如两个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