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象山的处置(2/2)
刘丰打量著这两个晚辈,吶吶说:“只怕王家不肯啊——“”
象山王家,是整个寧波府都算的上號的大族,光是元明两朝,就出过六个进土,七个举人,如今的王家的家主王兆是正德十五年进士。
“秋收之后,会在象山设內书房。”刘西面无表情的说:“待得明年,一切都要按照舟山定製行事。”
“若是违抗,我率七团坐镇象山,足以镇守一县!”
这话说得隱晦但也赤裸裸,要是王家敢闹事,那象山以后就没有王家了。
刘丰打了个寒颤,苦笑道:“那么多家,总不能全都杀了吧?”
“不至於,不至於。”周四笑吟吟的说:“如今定海这边聚集民眾甚多,待得春耕之后,农事处会组织人手在象山开耕由地放心,不会抢你们的由地的。”
刘丰有些疑惑,“那—
“呵呵,呵呵,大哥手上有良种,舟山薯、舟山豆都是耐旱高產,就算是刚开耕的,亩產也有个七八石。”
“不止。”刘西摇头道:“农事处那边说了,开耕之后立即种一轮豆,再种红薯、土豆,亩產应该有十石左右。”
周四点点头,阴侧侧的说:“到那时候,你说王家的佃户会怎么选?”
刘丰打了个寒颤,他自然听得懂这几句话。
若是开耕荒地,而亩產真的能这么高,別说王家的佃户了,就是自家的佃户都要跑路。
就算手上握著那么多的由地,没有佃户有个屁用啊,到了明年秋收,你手上的田地还是要缴纳田税的.
“当然了,你们可以迁居嘛。”周四补充道:“反正你们手上有钱,去杭州,去苏州,去南京都行。”
“但留在象山,那就要老老实实。”
如今,舟山在对新纳入的地区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连云、胶州为例,从韃手中收復,第一年会减免部分田税,以確保民生。
另一种就是以象山县为例,从明朝手中抢来的,第一年就要按照標准缴纳田税。
而且陈锐是態度坚决的放了话的,官绅一体纳粮,这个决定在內书房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论的。
沈束倒是没说什么,但金柱、石茂华、裴天祐、黄九皋等人都有异议毕竟屁股是坐在凳子上的,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陈锐详细的解释——-舟山为东南一角,有雄心壮志,但力微如此,只能暂且说白了,陈锐就是糊弄大家,就算现在有了钱庄,舟山一样缺钱,缺粮,若是那些大户都不肯纳粮,那后面怎么办?
等到大业功成,自然是要改回来的。
当然了,陈锐是不会改回来的,他会加快推行商业在东南的发展速度,会加快各种小作坊转为工厂的进度,让那些大户看见除了田地之外的其他利益。
陈锐来到这个时代,他的志向並不仅仅是收復北地,更不仅仅是建立另一个明朝。
刘丰失望而欣慰的离开了,失望的是舟山对象山的处置在他看来过於苛刻,
欣慰的是至少周四、刘西对自己的態度是坦诚的。
是迁居还是留下,刘丰在脑子里来回盘算,始终做不出一个確凿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