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外族迁徙,琅琊王入京(2/2)
来者正是姜諦,他快步走进大殿,“商黎商兄命我等在奉阳城监视眾臣。”
“我听闻琅琊王回归,遂赶紧回来,將奉阳城內的具体情况,通报给琅琊王。”
说著,他从怀中取出各护法神匯总好的文书,递交给李砚知。
“辛苦了。”李砚知接过文书,快速翻阅。
一刻钟后,李砚知啪的一声合上文书,“那些五斗道教以及南越的迁入民,已经开始准备了吗?”
姜諦回道,“是的,那些人似乎早就准备好了。”
“但那二世皇帝说的数目太大,那些原本就预备迁入的人还不够,所以还需要多凑一凑,才能凑足三十万。”
李砚知听完,是真的又想气又想笑,“真是智者绞尽脑汁,不如蠢货灵机一动。”
“按照你的估计,这些人,什么时候能到秦关?”
姜諦沉思片刻后,说道,“估计差不多要有十日光景。”
李砚知点了点头,心中盘算大乾精兵出神国的路程,“十天差不多,我也需要一点时间。”
姜諦见到李砚知胸有成竹的模样,轻声询问,“琅琊王是有计划了吗?”
“按照最近这段时间的监视来看,这奉阳城里的情况,很是复杂。”
“一些官员看似老实,但內里却早就被腐蚀;还有些人,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行动,看起来和帝位更替没有任何关係。”
“想要辨別清楚忠奸,怕是没那么简单。”
“更关键的是,现在坐在帝位上的那个二世祖,虽然不学无术,但也能造成很大麻烦。”
李砚知笑著拍了拍姜諦的肩膀,“所以,姜兄还是太过保守。”
“既然我已经回来了,那一切交给我便是!”
姜諦从琅琊殿里出来之后,脑袋里还是有些晕乎乎的,没太想明白。
墨翟守在外面,“咋样?琅琊王说了什么?”
姜諦耸了耸肩,“琅琊王说我太保守,接下来一切交给他。”
“墨兄,我真的太保守了?”
墨翟扯了扯嘴角,“你要不还是换个问题吧。”
奉阳城,尚书令再次和御史大夫在密室中碰面。
这间密室连接著数条密道,是他们秘密会面的关键。
外面风声那么紧,且耳目混杂,要是没有这密道和密室,他们早就暴露了。
“三十方迁入民已经在抓紧时间徵召。”
“这可是整整三十万,直接进入奉阳城,到时候可就不是小溪入海了,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大动乱。
御史大夫盯著尚书令,“这么多人进来,可有什么安排?”
尚书令笑道,“御使大人觉得,这三十万迁入民,要是全部换成精兵悍將——”
御史大夫面色陡变,“这是要直接改朝换代!?”
“这和当初的计划大不一样!”
“我们不是商量好,要藉助现在的大夏朝堂,困住李砚知,为五斗神爭取更多时间吗?”
“要是直接改朝换代,李砚知可就有大开杀戒的理由了。”
“万一再影响了五斗神的大计,岂不是弄巧成拙?”
尚书令拍了拍御史大夫的肩膀,“御使大人何必著急?我没那么衝动,更没那么傻。
夕“留著大夏在,那就代表这个名號还有用,如今五斗神还未现身,一切还没到最后摊牌的时候。”
“这三十万迁入民,依旧执行渗透计划,但其中至少要有一半拥有战斗力,確保一声令下,就能控制整个奉阳城百姓!”
“让那李砚知和徐祖,投鼠忌器。”
御史大夫点点头,“如此甚好—·我现在就担心,那李砚知不按常理出牌。”
“以往的情报里讲的很清楚,这傢伙杀性极重,一旦杀疯了,根本不会在乎面前是谁,只要是敌人,就是死路一条。”
尚书令冷哼一声,“难不成他还能在奉阳城,把咱们都杀了?”
“量他没这个胆子!”
御史大夫想了想,也觉得如此,李砚知杀性再重,总不能把整个朝堂都屠光了。
真要是那样,还有谁做事?大夏停滯,造成的危害还不知道会怎样。
时间一天天过去,奉阳城的气氛却越发压抑,像极了火山喷发前的那种室息。
二世的圣旨,奉阳城百姓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往奉阳城迁入三十万外族人和敌人!
这简直是开创了古今未有之局面。
更夸张的是,二世竟然要给这些外来迁入民,超规格的待遇!
更是闻所未闻!
大夏的確有不同民族的百姓,但那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那是用屠刀和暴力,压得那些民族强行融入大夏。
什么时候变成主动融合了?而且还要给这么高的待遇。
没让那帮傢伙当奴隶,就对得起他们了。
现在这圣旨又算什么?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至於会有这种离谱的想法。
一想到三十万外人即將迁进奉阳,全城百姓都觉得浑身刺挠的慌,就像是生了虱子。
不是没有人反对,但游街的百姓刚聚集起来,就被官府驱散,抓了不少人,同样也砍了不少人。
东菜市口的人头,一天到晚都没停过,会子手的大砍刀都换了好几把。
这才勉强维持住了局面,將百姓心中的怒火强行压了下去。
到了第十天,三十万迁入民已经来到奉阳城外五十里,距离奉阳城近在尺尺。
这一日,奉阳城门大开,街道都清扫过了,就是为了迎接外人进来。
“我们不能歧视这些迁入民,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是为了给他们家的温暖——”到现在,都还有一些被洗脑,满脑子都是真善美大格局大气魄的小可爱,在嘰嘰歪歪,妄图让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
可稍微有点家国观念的人,都知道分清主次。
站在这些傢伙旁边的人,生无可恋,却还要忍受这样的精神玷污。
官府让他们全都走上街头,欢迎刚来的迁入民,为了自己的脑袋著想,百姓们不得不压看心头的噁心,成为路边欢迎的甲乙丙。
但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那本应出现在视野中的浩大队伍,却始终不曾出现。
空气开始变得焦灼。
主持迎接仪式的官员,急的满头冒汗,站在城门楼上,来回步。
突然,他看到了一道身影,出现在远方的官道上。
“来了,来了——”有人在大喊。
可来者仅仅只有一人,而且明明是在走路,但每一步都跨越数里地,转眼便来到奉阳城门口。
城门口在一开始的安静后,骤然掀起惊涛骇浪,“是琅琊王!”
“琅琊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