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按下葫芦起了瓢(1/2)
两天后,黄浦江畔,某船厂的寂静码头上,一艘崭新的游船孤零零地停靠著,与周围锈跡斑斑的旧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余航,听安辉说你对船舶设计很有研究,这次我这老傢伙可要向你好好学习学习了。”傅星文教授笑容可掬地走到余航身边,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傅老您过奖了,我只是纸上谈兵,希望能帮上一点忙。”傅星文如此谦逊的態度,让余航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你是大一新生,还没开始上专业课呢,怎么会对船舶这么了解?”傅星文眼神中带著一丝疑惑,好奇地问道。
“我爸是高级工程师,从小他就经常教我一些船舶方面的知识。”对於傅星文的这个问题,余航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半真半假地解释道。
傅星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问道:“现在看到了实船,你打算如何解决浮態的问题呢?”
余航苦笑一声,无奈地看著眼前这艘停靠著的游船。
整条船的船尾高高翘起,而大半个船头却深深地埋在水里,就像一只笨拙的鸭子,头重脚轻,姿態十分难看。
就算是个三岁小孩,也能一眼看出这艘船存在严重的问题。
也难怪人家船东不肯收货,那三百万的索赔也並非没有道理。
可目前整艘船都已经基本建造完成,连门窗、梯子、盖板等都已经安装到位,甚至连油漆都涂好了,想要再进行大规模的返工,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船已经造好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增加压载重块来平衡船体了。我看看……大概需要……”余航一边说著,一边回忆著计算数据。
“2.76吨。”站在一旁的安辉博士立刻给出了精確的计算结果。
“没错。”余航向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这种基础的计算自然难不倒交大的博士生。
傅星文和船厂负责人说了几句,负责人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船厂工人开始行动。
只见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著吊车,將事先准备好的重力块缓缓吊起,准备进行安装。
余航心里很清楚,在沪上这种地方,想要找到合適的重力块,肯定需要提前订购。
看来,对於船舶浮態的设计问题,傅星文早就已经发现了。
“安辉,林碧萱,柴博文,你们几个硕士博士,竟然还没人家一个大一新生眼尖,平时都在干什么呢!”
一向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傅星文,此刻显然有些生气了,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说得三人连连点头,不敢反驳。
经过工人们大约一个小时的紧张调整,重力块终於安装完毕,船体也逐渐恢復了平衡,不再呈现出那种头重脚轻的怪异姿態。
阳光洒在崭新的游船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这孤单的码头有了一丝旅游景点的气息,也让原本紧绷的气氛有了一些缓和。
傅星文满意地望向余航,眼神中带著一丝欣赏,问道:“小余啊,现在浮態是没问题了,但你觉得现在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增加了压载重量,船舶的航速就有可能达不到合同要求了。”余航冷静地指出了潜在的问题。
他心里明白,仅仅是解决浮態问题,对於傅星文这种级別的专家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採用增加重块的方式来调整浮態,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带来的船体重量增加,往往会导致船舶航速下降。
船舶必须达到合同中规定的额定航速,这是硬性指標,如果达不到航速,同样无法通过验收,船东有权拒收,甚至要求赔偿。
而傅星文的团队,正是卡在了这个问题上。
“果然是高级工程师的儿子,见识不一般啊!”
傅星文点了点头,讚赏地说道,“不知道他在哪个船厂工作?”
余航心中一惊,暗叫不好。
像傅星文这种级別的专家,几乎所有的大型船厂都有他的学生,只要隨便一打听,就能知道他说的高工父亲是子虚乌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