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大同(2/2)
真得到了林楠的首肯,唐三藏和自己的徒弟们对视了一眼,心中还有些恍惚。一晃五年过去,真到了离开之时,他们的情绪竟有些复杂。
唯有孙悟空,依旧轻鬆隨意,態度不变。他直接笑道:“甚好甚好,在这车迟待了五年,已经大大影响了我们取经归去的进程,如今时间终於到了。”
“待回归东土之后,俺老孙还要回果山看上一看那些猴子猴孙们。”孙悟空的眼中闪烁著思念的光芒。
在师徒几人之中,孙悟空初心不改,没有任何改变。他依旧是那个桀驁不驯、重情重义的齐天大圣。
但除了孙悟空之外,其他几人却有些复杂了。猪八戒犹豫了一下,问道:“大国师,等俺老猪离了车迟之后,日后是否还能归来?”
林楠微微点头回应道:“自然可以。车迟之中,不容佛门,不容罪恶,除此之外,却可容天下万般。你日后若不是作奸犯科,不是要来车迟传播佛法,车迟自然欢迎。”
猪八戒连连说道:“老猪知晓了。自然不会来此作奸犯科传播教义,只是不舍大同会一眾兄弟……”
林楠微微一笑,说道:“如此,若是再归车迟,自然欢迎。不过眼下,你们还是回归原本西游復返之路吧。”
说著,林楠大手一挥,將唐三藏师徒原本的行囊、经书什么的,都悉数搬运了过来,放在了他们的眼前。
唐三藏上前,拿起了自己的锦囊袈裟和九环锡杖。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一股久別之感,仿佛隔世一般。
下一刻,唐三藏缓缓展开袈裟,重新披在了身上。九环锡杖也稳稳地落入了他的手中。
最⊥新⊥小⊥说⊥在⊥⊥⊥首⊥发!
顿时,圣僧玄奘的风采再度回归。他的脑后,缓缓有一轮金色的佛光浮现而出,庄严肃穆。
“好嘛,这才是大唐圣僧!”孙悟空忍不住讚嘆一句,同时感觉顺眼了些。熟悉的师父再度归来,让他心中充满了喜悦。
之前的唐三藏,变化太大,让他都有一种分离感,仿佛眼前的师父不再是曾经那个熟悉的人。而现在,师父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样,让他倍感亲切。
“阿弥陀佛。”唐三藏將九环锡杖揽入臂环,双手合十,唱了声佛號,对林楠道,“既然五年之期已满,贫僧便告辞了。”
这一刻,唐三藏仿佛恢復成为了原本的大唐高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慈悲,仿佛又肩负起了那取经的重任。
“是,师父。”孙悟空应了一声,立刻去准备离开的事宜。
他还回头,朝著自己的徒弟嘱咐了一声:“悟空,前去买上几张车票,吾等一路向东,离开车迟。”
很快,唐三藏师徒便乘坐火车,离开了车迟皇城。伴著汽车的蒸汽呜鸣之声,哐当哐当的车轮转动之中,他们向著东方而去,踏上了新的征程。
而在车迟皇城的三清观中,除了林楠之外,虎万天仙、鹿万因仙、庠歷天仙也在。这车迟国的四大国师,难得地齐聚在一起。
三位大仙围绕著林楠,心中有所疑问,这时便提出了出来。
虎力大仙率先问道:“林楠道友,为何如此乾脆地放了他们离去?”
此前,林楠留下唐僧师徒,对三位大仙有所解释。他解释说需要时间,在大乘佛经传播开来之前,需要时间来让车迟做好准备。所以三位大仙也就认为,留下唐三藏师徒时间越久越好。
林楠的目光,看著向东远去的火车,眼神之中,大有深意。他缓缓说道:“因为,现在已经足够了。”
“而且,现在的他们,在车迟待了五年,潜移默化的,已经对车迟有了一种概念。这种概念,或许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影响他们的一生。”
说著,林楠转头,看向了三位大仙,问出了一个问题:“以平凡人身份在车迟待了五年时间的他们,再返回大唐,他们能够適应吗?”
三位大仙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这五年里,唐三藏师徒在车迟经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他们的心態、观念或许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回到大唐,面对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他们能否適应,確实是一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在某个会社之中,已经年至少年的方翰,正在给屋里的秀才以及贫寒学子灌输著思想。若说这是强行灌输某种思想,似乎並不恰当,倒不如说是他在向眾人宣扬自己內心的理念。
他所秉持的理念,实则深深扎根於现代的思想土壤之中。只不过,现代的理念与古“零二零”代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著微妙的相似之处。
就比如那“天下大同”的愿景,便精准地勾勒出了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徵。於是,方翰巧妙地將自己当下的理念,披上了一层“大同”的外衣。
然而,这看似传统的“大同”理念,其內核依旧是源自现代的思想精髓。
“大同社会,追求的是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
“世间之人,皆具人格,且人格平等,无分尊卑。”
“身份的卑微,仅代表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却並不决定人格的高低。”
“因此,那些行善积德、品行端正之人,人格高尚,理应受到眾人的敬仰。”
“相反,那些作奸犯科、品行不端之人,人格卑劣,为人所不齿。”
“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是对人格与位格关係的生动詮释。”
在这间屋子里,聚集的大多是贫寒学子。即便有秀才,也並非出身名门望族,甚至有的出身颇为不堪。
但此刻,当他们聆听方翰的言辞时,却都流露出了相似的反应。他们既感到震惊,又深受触动,內心涌动著狂热的认可,甚至还夹杂著一丝微微的激动。这一切,皆因方翰的这番话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