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號(第一篇) 元末小地主叶含章(2/2)
一队骑兵身披皮甲,头戴钢盔,手提长枪,如洪流般冲入山涧,战马腾空跃起,气势如虹……
......
......
下面介绍一下主角生活的社会现状。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成风,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负担沉重,赋税繁重,经济基础受到破坏。
频繁的自然灾害(如黄河泛滥)和瘟疫(如黑死病)加剧了社会危机,人口锐减,农田荒废,生產力大幅下降。
民不聊生导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红巾军起义),这些战爭直接破坏了农业生產和商业活动,许多地区陷入经济萧条。
战乱导致人口流失和生產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南方地区(如江南)因战乱影响较小,朱元璋登基后经济恢復较快,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科普至元宝钞:“至元宝钞”是元朝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幣,在中国货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初,至元宝钞可以兑换白银或其他实物货幣,增强了民眾对纸幣的信任。元朝末年,纸幣制度的崩溃成为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滥发纸幣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最终加剧了社会动盪和元朝的灭亡。
这里刻意提到“至元宝钞”,是因为主角人物从现代穿越到元朝末年是一张“二贯”的至元宝钞引发的。
至元宝钞採用桑皮纸或楮皮纸印製,纸张坚韧耐用。而且桑皮纸的製作流程是非物质文化遗產。
公元1351年,本文的男主角——叶文轩,降生在姑苏城外的叶家老宅。他的父亲名叫叶含章,母亲则是黄素素。
明面上,叶含章只是江南姑苏的一个小地主,有一座三进三出的老宅子。家里只有三十来亩水田和一百来亩薄地,薄地用来种植桑树以及一些杂粮。
叶家还有两个手工作坊——造纸坊和繅丝坊,是叶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叶含章自詡是个读书人,只是將自家的作坊交给一个叫黄二郎的家僕打理,所以这两个作坊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在当地名声不显。
在离老宅三四里的地方,叶家还有一座农庄,里面设有私塾,可供自家子弟读书。
叶家在江浙一带的主要城镇都设有店铺,从事桑皮纸和蚕丝生意。有专门的掌柜在店铺打理,按常理叶家应该也是一个有实力大財主,之所以称为財主是因为他家里没有人做官还到不得乡绅级別。可在別人眼里,叶家在叶含章这一支已经败落了,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
此时长江北岸,张士诚已在泰州开始起义。叶含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很高兴,表面上却很紧张的样子,因为天下已经不太平了。他家祖上在宋朝社稷崩塌时留下一句话:叶家子孙不能给外姓王朝当官。但“金榜题名”是每一个读书人梦想,所以叶含章挺希望哪个汉人重新夺了天下,他也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总不至於现在在家无所事事,整天和几个好友偷偷摸摸的写诗作词。这就是叶含章朋友眼里的叶家少爷。
叶含章有一个妻子四房小妾,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给他生下一个麒麟儿。
他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对没有儿子这件事也比较著急,著急的主要原因是家族聚会时,族中的长者都会藉此机会敲打他几句,更有人会骂他是“不孝子”。自古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只要一天他没有生下儿子,他就不能摘掉“不孝子”的帽子。叶家从叶含章爷爷算起已是三代单传,眼看到叶含章这一代都快要传不下去了。
万幸的是他家里的两个小妾再过几天就要临盆了。
他確信这次出生的会是两个儿子,这是他的好友张儒知私下给他打过包票的,叶含章对此深信不疑。
张儒知的祖上曾当过宋朝的太医,所以张儒知的中医水平应该差不到哪里。可现在的张儒知就是一个只能养家餬口的乡下郎中。因为张家的祖上也有遗言:张家的子孙不能给蒙古人做官。这两个不得志的人经常会和一个叫黄达胜的村正一起喝酒。黄达胜当这个村正也是不得以为之,有他做这个村正,总比哪个恶人来当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