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离落(1/2)
第320章 离落
“见过元辅大人。”
大人——
一指德行高尚的贤者;二指王公贵族;三指亲属长辈。
至于如今官场之上,为何如此称呼李显穆,怕是官员们自己也说不清。
李显穆一路行来,澄澄艳阳高照,文武群臣退避,俯首帖耳。
九州之内,四海之中,普天之下,他已然是一人之下了。
而这一人,不是皇帝,而是太皇太后。
当初太皇太后给了他臣子几乎最高的授权,除了军权之外,几乎把行政权力一并交出。
大明政坛的局势立刻大变。
当时普天之下的众人都在等着看李显穆会怎么拿住这份权力。
要知道,就算是皇帝,理论上拥有一切的权力,但很多实际上也没什么权力。
李显穆没让众人多等,不久,便祭出了考成法这个大杀招。
考成法一出,便如同缰绳,将大明十万官吏,束缚在绳套之内,再烈性难驯的野马,也要跪伏。
十九部在他手中俯首听命,无论那些阴诡的、张扬的、痛恨的,都乖乖的藏着,不敢丝毫露头。
外十九省的巡抚,无论心中如何想,但对朝廷、内阁、十九部下发的任务,大多不敢拖延。
两年以来,被裁撤、革除的官吏,有一万人,其中不乏巡抚因办事不力,被降级乃至于被迫致仕。
考成法就像是鞭子,抽的一众官吏不得停,李显穆用考成法,几乎将太皇太后赐予他的权力,发挥到了极点。
毫不夸张的说,自开国以来,包括朱元璋、朱棣这种强势皇帝在世时,现在的大明中央朝廷对大明各地的掌控力是最强的!
在中央、地方的博弈中,李显穆几乎做到了这个时代最强,再往下推进,那就要增加社会生产力,以便雇佣更多的脱产的公务人员,参加进社会治理中。
现在的大明,供养这个十万人的官吏集团,已经是极限了。
“元辅。”
李显穆正踏入文渊阁中,便见胡濙匆匆走过来,急声道:“宫中有人来,召我等几人入宫,拜见太皇太后。”
李显穆立刻抓住了胡濙话中语焉不详的重点,急声问道:“去哪里拜见?”
胡濙的声音有些干涩,“太皇太后的寝殿。”
轰!
李显穆手顿时一抖,和胡濙对视,不及说话,阁中杨士奇和杨溥二人走出,四人对视一眼,气氛有些凝滞。
“可是元辅大人到了?”
文渊阁中走出一人,李显穆几人都熟悉,是常年跟在太皇太后身边侍候的掌事姑姑。
“元辅大人,还请速速随奴婢进宫吧,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正等着呢。”
“太皇太后……”
“奴婢不敢多言,元辅大人入宫一看便知。”
李显穆心中又是一紧,这么说话,那就不是好事。
待入了太皇太后的寝殿后,宫人紧张的神情,以及一股沉沉暮气,让李显穆几人心中更是沉重。
转进宫中,果不其然,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李显穆四人心中皆是一沉,这是最差的猜想,却成真了。
几人各自克制住面上表情,上前给太皇太后、太后、皇帝行礼。
太皇太后脸色苍白中,带着微微憔悴的灰,精气神大不如前,李显穆上前沉声问道:“太皇太后,您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太皇太后和内阁的交集并不多,平日里问政也是派人到内阁,可如今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两日了。
张氏扯起一丝笑意,“本来以为只是寻常生病,却没想到一直都没见好,又见内阁政务繁忙,我一个老婆子,生老病死,乃是寻常,便不劳烦诸位卿臣。”
这番话是张氏发自内心的,委政李显穆后,她基本上就不过问大部分政事。
李显穆声音有些沙哑,“太皇太后才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缺了谁也不能缺了太皇太后。”
张氏闻言笑着摇了摇头,或许是没力气,没反驳李显穆。
“怎么不见太医?”
“太医回天乏术,让他们都回去了。”
这下殿中众人皆沉默住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张氏艰难的动了动身子,孙太后扶着她,眼睑低垂,“显穆,可还有什么国家大事没有办吗?”
李显穆摇摇头,“幸赖太皇太后支持,如今各项朝廷大事都有条不紊。”
“那就好。”
“你办事,我是放心的。”
张氏微微颔首,望向孙儿朱祁镇,轻声唤道:“皇帝。”
朱祁镇伏在张氏榻前,“皇祖母,孙儿在。”
“你好好看看这几个大臣,尤其是李显穆。”太皇太后指着李显穆几人道:“国家社稷能够兴盛,就在于他们,你要听他们的教导,日后才能成为明君,不负先祖、不负大明。
记住了吗?”
朱祁镇很是悲伤,哽咽道:“孙儿记住了,日后要听各位师傅的话。”
张氏又望向孙太后,眼睑低垂下来,带着一丝淡淡之色,“太后,予走之后,你就是万人之上,皇帝年幼,希望你不要垂帘听政。”
孙太后立刻跪伏在张氏面前,泣然道:“母后尚且未曾垂帘听政,儿媳又怎么可能越过母后呢?
皇天在上,先祖为证,儿媳绝不敢垂帘听政,只希望皇帝能早日长大,如祖如父,使大明辉煌。”
张氏盯着孙太后瞧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当初宣宗皇帝不顾朝臣反对立你为后,后来你能登上后位,显穆在其中出力不少。
他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大臣,你也是个妇道人家,对朝政大事,甚至不如我精通,就不要太过参与,日后只要重用他,大明朝政便可不失。
宣宗皇帝和你伉俪情深,这座他留下来的江山,你总该好好看着,最后交到皇帝的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