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28章 海洋时代

第128章 海洋时代(1/2)

目录
好书推荐: 漫威:冒牌发明家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吞噬星空:武神之心 人在斗破,系统却在大主宰 斗罗金铲铲:每年一个海克斯! 妖天子 踢球的时候要称GOAT 兵家第一圣

第128章 海洋时代

除了大朝会外,华盖殿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英国公、定国公、淇国公、成国公,永乐年间五大世袭公爵,只有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没到。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

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内阁阁臣。

满满堂堂站了一群人。

这些突然被召进宫中的权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看殿中氛围,应该是好事。

李显穆给张辅使了个眼神,张辅顿时心领神会。

见人到齐了,朱棣扶着腰带,朗声道:“朕想要设置两个衙门,诸卿都给朕盘算盘算。”

皇帝第一句话就直接震惊了刚刚进宫的诸臣。

任何一个衙门的设置,都意味着其他部门的权力分割,以及一大批官僚的诞生。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皇帝都没和他们这些二三品的重臣商量,仅仅和这些大学士商议后,就要做了?

六部尚书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待会儿皇帝会触及哪个部门的利益。

朱棣自己也在沉吟,其中海运之事牵连是最大的,漕运无论对国家有没有利,但对于官员是有利的,一旦宣布,必然招致群起而反对,这也是他最犹疑的,当初迁都,是有先帝的圣旨,他没有消耗自己的威望,这次呢?

但此事事关重大,朱棣仅仅犹疑了片刻,就下定了决心。

“朕准备仿效元朝的海道都漕运万户府,建立海道都漕运使司,设立都运使一人,从二品。”

这是仿照地方三司的规格建造,仅仅比六部低一级,比大理寺的品级还要高一筹。

这都不算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海运!

皇帝要开海运,现在距离元朝还不算是特别远,他们自然知道海运运的是粮食。

“陛下!

朝廷疏通大运河数年,已经运河水清,可以承担江南转运的粮食,供给京城,甚至能够供给北征,漕运安全无虞,为何还要再开危险重重的海运。”

从永乐元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疏通运河,之前北征的粮草也都是通过运河从江南运过去的,没有大问题。

户部尚书夏原吉亦道:“陛下,漕运既然能够畅通无阻,就不必再多做变更,那大海风浪重重,稍有不慎就会覆灭人船,运粮乃是国朝大事,岂能付之大海呢?

如果粮草出现问题,那京城怎么办?”

这是经典思维,一个系统还能运行的时候,就不要去动它,以免出现问题。

而且夏原吉还将其,和京城安危联系在一起,可谓是理由充分。

李显穆立刻反唇相讥道:“夏尚书所言不对,漕运能够畅通无阻,难道日后也能一直畅通无阻吗?

每岁维护漕运的费,以及为了漕运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夏尚书都不在意吗?

况且用海运,不代表河运就彻底不用。

如果来自江南的粮草,有一半从海上走,那对运河的破坏,势必会变小,朝廷维护的费用就会变少,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会变少。

这对朝廷和江南,可都是一件好事,夏尚书为何反对呢?”

夏原吉闻言一愣,他出身江南,这殿中大部分文臣都出身江南,本来的确是反对的,但是被李显穆一提醒。

“这件事利于江南?”

夏原吉没忍住将目光望向了江西老乡杨士奇,而后只见杨士奇微微颔首,夏原吉顿时闭上了嘴。

李显穆嘴角勾起一丝笑,为何方才殿中诸阁臣都没说话反驳,因为这件事算下来,省的是江南的粮食。

毫不夸张的说,朝廷日后在江南甚至可能减农税,因为白白浪费的粮食少了。

现在提出海运是最恰当的时机,虽然运河沿途的官僚已经从粮草的调运中品尝到了利益的滋味。

但庞大的利益集团(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还没有彻底形成,皇帝也正处于巅峰状态!

江南三省中最有可能反对的、在海洋上有利益的浙江和南直隶,都刚刚被打击过,抽不出力量来,江西是内陆省份,自然不可能反对。

一切的一切,都在李显穆的算计当中!

这次真正利益受损的反而是北人,但可惜北人在朝廷上,实在是势弱。

只有工部尚书宋礼挣扎了几句,“陛下,自古以来,皆以农为本,农民老实本分,乃是良民,那些渔民生于水上,于是奸刻,打入贱籍,现在朝廷怎么能效仿那等贱民呢?”

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反对,而且还在内涵靠海的省份,李显穆知道宋礼是河南人。

河南挨着黄河,运河在黄河那一段,有许多利益,上上下下的官员怕是不干净。

李氏虽然和北人亲近,但从来不会觉得北边的士大夫就会被南边的士大夫好到哪里去。

现在漕运之事,事关利益,果然就暴露出其奸刻的一面。

朱棣有些愣住,万万没想到海运之事,竟然阻力不算大?

那些武官自然是高高挂起,文官的反应也这么小?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真正得利的是各省地方,但凡是运河流经的地方,必然都是大量的利益,这件事只有颁布出去后,才会招来大量的反对。

“朕没想到诸卿如此明事理,但诸卿皆聪明,想必日后会有何事,朕希望你们既然在此时同意,日后却不要沉默才是。”

朱棣的话是在暗示,现在同意了,之后那些地方官员反对的时候,都别装死。

李显穆一听就知道要遭。

皇帝今日是怎么了,这么昏头的话,都能说出口,这些中枢大臣不反对就算是好事了,竟然还想让他们帮你对付地方官,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这些人以后还回不回原籍了?

诸臣亦震惊的望向了皇帝。

皇帝疯了?

这种事就算是沉默都要挨骂,还要他们帮着皇帝对付乡人?

朱棣瞬间恢复了清醒,他方才的确是有些懵,结果直接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殿中只有一众没有利益牵扯的公爵,还有四川的蹇义、福建的郑赐、湖广的刘隽,运河不经过这三个省份,没有太大反应。

赶在众臣再次反对之前,李显穆开口道:“陛下,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臣相信天下臣工都会同意,若是谁不同意,定是心怀奸刻。

臣先前就听说,有人在江南粮草转运至京城的路途上,中饱私囊,怕是只有这些人才会反对吧。”

给了朱棣台阶,他立刻下来,“朕就是这个意思!”

这下众臣也不再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1980:我有一口灵泉 魔法帝国两万年 木叶:宇智波的绝对正义 动物神探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你越信我越真 从火影开始提前兑现未来 你不准玩宝可梦! 这个鸣人是玩家 这阴间地下城谁设计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