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跟六大平起平坐?“好人好事”?((1/2)
第284章 跟六大平起平坐?“好人好事”?(求月票)
粉丝向电影票房跳水的情况,截止当前,业内都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
首周末的热度过后,观众新鲜感消退,票房下滑已经成了必然规律。
《暮光之城》自然也没能摆脱这个魔咒。
首周末三天狂揽1.06亿美元后,票房开始出现回落。
上映第四天,单日票房从3000多万美元跌至2460万。
到了第五天,更是进一步下滑到了1835万美元。
但是,这样的跌幅却早已在吕睿预料之中,甚至比他预估的还要平缓。
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助理发来的票房报表,他嘴角始终挂着笑意。
成本3000万美元,上映仅5天,北美总票房就已经突破了1.48亿美元。
这赫然已经是大爆的成绩了好嘛!
还要什么自行车?
有什么不满足的?
此前,外界机构对《暮光之城》的北美总票房预测,最高也只敢给到2亿美元。
他们认为粉丝消费殆尽后,影片会迅速降温。
可从当前的票房走势来看,这个预测显然过于保守了。
按照后续每日跌幅不高于300万美元的票房基数,再加上周末可能出现的逆跌小高峰,影片北美总票房破2亿美元简直轻而易举,甚至有很大概率能冲到2.5亿美元!
更值得期待的是,从上映第五天开始,《暮光之城》已经正式登陆了全球院线市场。
虽然欧洲、亚洲等海外市场的数据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根据好莱坞的普遍规律,能在北美市场大卖的影片,海外票房往往不会逊色
尤其是《暮光之城》主打青春爱情。
这种题材本就在全球青少年群体中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再加上前期“北美暑期档票房黑马”的热度加持,海外市场大概率会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吕睿粗略估算了一下。
若是北美票房能稳定在2.5亿美元左右,海外票房按1:1的比例计算,全球总票房至少能冲上4亿美元。
然后按照好莱坞影片的分账规则,制片方约能拿到总票房的30%~35%……
再扣除宣发成本,这部电影单纯依靠票房营收,就能为瑞兴影业带来1.3~1.5亿美元的纯利润!
投资回报率高达330%!
这个数据在竞争激烈的北美院线市场中,已经算得上是顶尖水准了。
要知道,从2007年初到现在,北美院线市场上票房破亿美元的电影总共也才10来部,并且大多是好莱坞六大出品的超级ip或视效大片。
而《暮光之城》作为一部成本仅3000万美元的青春题材电影,竟然挤入了“亿元俱乐部”,这成绩无疑是非常牛逼的!
同时,按照当前的票房增速,其北美票房成绩必然能冲进今年的年度前十。
这对于一家非好莱坞六大的独立制片公司而言,绝对是足以载入行业史册的战绩!
要知道,在北美独立制片领域,能稳定产出高票房影片的公司寥寥无几。
梦工厂、狮门,这些都是业内的“前辈”。
而如今的瑞兴影业,仅凭一部《暮光之城》,就已经展现出了足以吊打其他独立制片公司的实力。
无论是票房高度、投资回报率,还是制作水平,赫然都已跻身进了独立制片公司的第一梯队!
办公室门这时突然被推开,彼得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
“有事?”吕睿疑惑的看着他。
“lv,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给你汇报。”彼得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最近一段时间,好莱坞六大里有不少公司给我发消息,隐晦地询问瑞兴影业是否有出售意向。
甚至有人开出了保底8亿美元的收购价……”
“不卖。”
吕睿连犹豫都没有,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他早就料到,随着自家公司出品的电影接连爆火,瑞兴影业这块“肥肉”迟早会被六大盯上。
这群家伙可都是属貔貅的。
比起自己吭哧吭哧搞项目赚钱,他们更擅长顺手牵羊,收购有潜力的公司,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六大为什么能在好莱坞立于不败之地?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会开拓新市场,而是他们手里攥着足够多的子公司和顶级人才。
把资源一整合,光靠老ip的版权运营、衍生开发就能赚得盆满钵盈,根本不用冒风险去试新题材。
而现在,他们盯上瑞兴影业,无非是想把瑞兴也变成他们的内容工厂。
“我也觉得不应该卖。”彼得点点头,可又有些担忧,“但六大实力雄厚,要是我们直接拒绝,他们会不会铁了心针对我们?
以前我们项目少,还能躲着走,现在名气大了,想藏也藏不住。”
“这个你就放心吧。”
吕睿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语气里满是对局势的掌控。
“你难道忘记了?我们这两年跟索尼哥伦比亚、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都有深度合作。
《斯巴达三百勇士》《环太平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些合作可不是表面功夫,而是互相绑定了利益。”
见彼得听得十分认真,吕睿继续进一步分析:
“六大之间本就是互相牵制的关系,任谁都不希望看到别家实力大增。
假如迪士尼要搞我们,索尼、华纳、福克斯绝对会出手制衡,毕竟他们还等着跟我们合作分利润。
反过来也一样,其他公司要是动歪心思,别的公司也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眼下只要我们不得罪死任何一家,时不时抛出合作项目,让大家有钱一起赚,他们就不会真的跟我们撕破脸,毕竟‘共赢’可比‘内斗’划算多了。”
说到这里,吕睿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起来:
“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趁着六大互相牵制之际,我们得快速积攒项目、建团队、扩发行渠道。
等手里握有更多重量级ip,还有成熟的全球发行网络时,就算六大想针对我们,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到时候,等他们反应过来,想继续实施吞并计划时,早就没机会了。”
彼得听完,眼睛瞬间亮了,忍不住拍手叫好:
“lv,这个思路太妙了!既不得罪六大,还能借着合作的机会壮大自己,简直是左右逢源。”
“也别高兴得太早。”吕睿适时提醒,语气严肃了几分,“接下来一定要低调,别因为《暮光之城》的成功就飘了。
后续项目宣传不要太张扬,跟六大的合作也多听少说,专注把手里的事做好。
毕竟我们现在还处于猥琐发育阶段,不能太浪,得等真正有了跟六大掰手腕的实力,再高调也不迟。”
“我明白!”
彼得郑重点头,心里顿时没了顾虑。
看着面前吕睿从容的神情,他越发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瑞兴影业迟早能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甚至有一天,或许能跟六大平起平坐?!
…
等彼得离开后,吕睿将目光重新落回电脑屏幕上,浏览着国内传来的新闻。
此刻,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的举行着。
巩莉一袭深v露背长裙亮相,尽显雍容。
范冰栤则是一袭豹纹长裙,深沟白皙,吸引着在场媒体的热议与关注。
霍思艳也派头不减,在“欲女”和“公关经理”的热议缠身下,仿佛彻底放开了似的。
唯独李晓璐也不知道咋想的,明明平得跟个飞机场似的,居然也学着别人露起了沟。
此外,唐艳因为陪着赵朋这个亿元票房导演一起走红毯的原因,也得了个“新晋长腿美女”的新闻版面。
放眼望去,红毯上的星光与博客、论坛里的讨论,持续占据着文娱版面。
可就在这时,一条关于官司的新闻,却吸引了吕睿的注意。
李宝田主演的电视剧《钦差大臣》,与投资方时代春天的纠纷,终于迎来了二审判决。
此前一审时判了李宝田胜诉,但二审又判决双方都有过错,最终结果是互付30万元,且诉讼费各自分担。
看似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局,实则李宝田却吃了个大亏!
因为时代春天在官司结束后,竟然联合了13家影视公司,公开对其实施了行业抵制,还给他扣了个“戏霸”的帽子。
尽管业内不少人私下支持李宝田,认为他是因反对剧集注水才与资方闹僵,这种行为值得敬佩。
可这些支持却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人敢真正为他出头。
不出意外,得罪了资方后,他接下来在圈内恐怕很难继续混下去了。
吕睿看着新闻里李宝田为自己申冤的采访片段,心里不免有些感慨。
这位从中戏毕业的国家一级演员,手握飞天、金鹰两大电视剧奖项影帝,还拿过华表、金鸡、百花三大电影奖影帝,是业内少有的“大满贯”得主,演技毋庸置疑。
可惜,资方是不讲情面的。
谁要是挡了他们的财路,谁就得被“封杀”,什么荣誉和奖项,根本没人在乎。
吕睿本来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的,看完了也就准备翻篇了。
可万万没想到,随后赵朋发来的一份关于《逆转人生》的选角名单中,配角一栏里竟然出现了李保田的名字!
他的电话也紧随其后打了过来,语气带着几分忐忑道:
“睿哥,你瞅这事整的,之前我也不知道会出这档子事,李老师来试镜一个配角,演得是真不错,情绪、台词都没挑的,我就把他给定下来了,所以现在该怎么办啊?”
“签意向合约了?”
“还没,就只是口头约定,当时过来试镜的人里他是表现最好的,我就让他把档期留着了。”
吕睿沉吟了片刻,语气平静道:“那就暂时先定下来吧,一个配角而已,也没多少戏份,不碍事的。”
“可时代春天那边,我听说联合了十几家公司要封杀他呢,我们把他留下来,会不会影响到咱们公司?”赵朋不免有些担心。
吕睿闻言,忍不住笑了:“时代春天?这公司的老板是谁?比中影和华宜还牛逼?能让整个行业都听他们的?”
电话那头的赵朋愣了愣,老实答道:“我也不认识,要不是这次闹出来这官司,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么个公司。
估计就是个小资方,想借着封杀李老师刷点存在感,拉一拉收视率什么的。”
“那就甭搭理他。”吕睿的语气多了几分锐利,“选演员看的是实力,不是看谁的关系硬、谁的嗓门大。
既然你觉得李宝田合适,那就用他,有什么问题让他时代春天来找我谈。
他们肆意给电视剧内容注水,靠炒作博眼球,还好意思反过来封杀演员?没理的事,还能翻了天不成?”
“好嘞!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赵朋心里的石头瞬间落地,语气也轻快起来。
挂了电话,他当即将李宝田的名字稳稳地填在了选角确认表上,并彻底把封杀的事抛在了脑后。
这就是背靠大公司的好处,不用担心被行业潜规则绑架,选角只看实力,做事只凭本心。
主打的就是一个:我愿意给你面子那是看得起你,不愿意给你面子,那你就是颗葱姜蒜!
更何况,以睿视界如今的实力,压根没必要在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资方搞出来的“封杀”。
其实在往年,艺人经纪这一行无疑是内娱的香饽饽。
手里攥着一群有名气、有演技的艺人,出门跟制片公司谈判时,腰杆都能挺得笔直。
什么?你想用好演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