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观想之象,一线血光(2/2)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这一回,他没唤姜明,只自个儿挽了袖子,在灶旁守着。
水滚三次,火换两程。
药下锅时,灵气氤氲,鸡油与药香交缠着,腾起一缕缕白雾,绕着锅边往上冒。
人还未动筷,光是守着锅闻这味道,便觉通体舒畅。
像是把整个人都泡进了热气腾腾的药汤里,一寸寸都在松开。
次日清晨,天光尚浅,檐角还挂着露水,屋后的灵鸡才叫了两声。
姜亮已醒,翻身起榻,脚步落地无声。
军中走过的人,身子有了骨,睡得沉,醒得早,总是天未亮,神先醒。
他没像从前那样去院里挥拳舞棍,而是顺着老路,缓缓往老屋踱去。
新宅虽好,却终究是新的。
老屋里有他打小趴睡的土炕,有墙角那一块涂满了童年痕迹的斑驳影子,还有灶房里那股子掺着柴火、草根与药渣的熟香。
一进门,就像魂气都稳了些。
姜义正坐在灶前,背靠一张竹椅,身子微微后仰,眼帘低垂,像是在养神,也似在打坐。
听见脚步声,眼皮轻轻一抬,见是小儿,便挑了挑眉,唇角也弯了一弯,抬手朝他招了下。
姜亮笑着走近,在他身边坐了下来。
屋外风从院角吹过,撩起窗纸,把灶上那股子药香卷起几缕,熏得人胃口发暖。
他吸了口气,笑着感叹一句:“爹这手艺是越来越巧了,这锅香气,我在洛阳都没闻见过。”
姜义听他这么说,只哼了声笑,手往灶边一搭,捻了把柴灰,在指缝里慢慢搓着。
半晌,才像是随口一搭般问了句:
“那年我传你的《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这些年可还念着?有没有点门道出来?”
像是饭后闲谈,顺手挑起的旧话茬。
毕竟这经,他不是没传过旁人。
大儿学得最早,根骨也稳,却始终不得其门。
小闺女天赋更高,却静不住气,学得又晚,也无建树。
至于他自己,心静最早,神气也磨了些。
可那一象,仍是如镜中、水底月,影子都摸不着半缕。
那东西,越想越无,越求越远,越修到深处,反倒觉得像是在原地打转。
姜亮听了,神色微顿,没立刻作声,只是静了片刻,像是在理思绪。
“头两年,也不是没练。”
他开口,声音不高:“只是每次心念一空,便什么都见不着。”
说到这里,他语气缓了缓,似是有些犹疑,又似在琢磨那一瞬的感应。
“可这回出征回来……同袍多是被那血阵吓得神魂不宁,几个月都睡不得好觉。”
“孩儿念着静功,倒还勉强能入眠。那日夜里入定,心里本是静的,可才念了半卷经文,忽然心底就……”
他顿了顿,像怕说得玄了,又像是不知如何措辞。
“像是有一道血光,细细一线,从静里蹿出来,血红的,不烈,也不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