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剑拔弩张(2/2)
门外的老家仆回道:“回丞相,派人去打探过,该来的都会来。”
门外,老家仆吩咐几个仆从打扫府邸,他弯着老腰往院子走了几步,接着屋门就打开了,丞相就快步走了出来。
在众多家仆眼中,丞相该是担忧那位在蜀中带兵的儿子,说不定现在都已随着大军南下了。
可丞相却从来没有问过,近来只问国事。
丞相还是有私心的,不然不会总是将他的儿子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李由只是在蜀中整军,并不在南征的将领名册中,只要南征胜利,李由就能得到封赏,就算是打输了,与李由也没什么关系。
这么多年过去了,丞相一边让他的儿子去历练,一边还保护着儿子。
近来丞相喜吃面,听说昨天还被陛下赐面了,今天临去廷议之前又吃了一碗,这才去了咸阳宫。
当东方的天空有了晨光,金色的阳光照亮咸阳宫的屋檐之时。
大秦的文武群臣也在这个时辰纷纷走入咸阳宫,一路朝着章台宫而去。
群臣的朝服都是黑色的,只有少数的有其他颜色的绳结在腰带上点缀。
章台宫依旧屹立在原来的位置,群臣脚步依旧,众人多数都是安静的,只有少数几人正在低声议论。
走入宫门仿若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建筑巍峨,这里十分安静,安静到这里只有彼此的脚步声。
走在最前方的人忽然停下了脚步,后方接二连三而来的人也都纷纷停下了脚步。
黑压压的群臣,纷纷走上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何前方的人停下了脚步。
平日里开阔的章台宫前,此刻这里建了一个台子,台子上放着一块块石头,石头有大有小。
程邈很是好奇,他先开口道:“这是什么?”
当朝的廷尉冯劫只是看了一眼没多言,脚步停下看着众人的反应。
众人挨在一起凑近看着,要不是边上有着侍卫护着,他们此刻早已伸手去拿。
有人低声道:“这是骸骨。”
还有人道:“你们看这个头骨,何等巨兽有如此大的头骨。”
众人的议论越来越多,有一个人高声道:“诸位!此乃龙骨!乃是祥瑞,护我大秦的祥瑞。”
“慢着!”淳于越当即道:“你怎知此乃龙骨。”
讲话的人是秦廷的一个监御史,此人一看就是李斯一派的人。
众人正在议论,忽有人高呼道:“丞相来了,快请丞相来看看。”
淳于越先是看了看天色,距离廷议还早,他回头看向了正在走来的丞相,心中疑窦丛生,这李斯平时不会来这么早才对,应该还要迟半刻时辰。
“你们这是做什么?”
李斯笑呵呵地被人拉着,他一边十分亲和地道:“不要耽误了廷议的时辰。”
众人将其拉到了台前,询问道:“丞相,可知这些骸骨来历?”
“这……”李斯抬眼一看,见到这些化石先是神态忽然一惊,随后抚须又十分认真地开始思考。
淳于越看了看周遭的人,越发觉得气氛不对。
李斯终于开口了,他笑着道:“李斯自认学识浅薄,不知此骨来历,还望诸位赐教。”
这大秦丞相竟然如此谦虚,众人也纷纷会意一笑。
其中有一人道:“丞相,此乃祥瑞之物。”
“哦?”李斯又道:“如何祥瑞了?”
“此物出自商颜山的暗渠,我昨天亲眼看到那里的民夫将这些骨头挖出来,献入咸阳宫,而且挖出此物之后,叔孙通说此物是祥瑞龙骨,会护关中田亩丰收,还给所有在挖渠劳作的民夫,每人赏了一斗米。”
“当真有此事?”
“那是当然,叔孙通乃入秦博士,师承孔鲋,其学识与见识岂会有错,而且此骨一出,风雪即停,何等神异。”
淳于越愈发觉得不对劲了,这一唱一和未免有些明显。
李斯随即又正色道:“时辰不早了,我等还是快快入殿。”
众人又三三两两开始往大殿走去,公子扶苏倒是没来今天的廷议。
当始皇帝到来,众人行礼高呼之后,今天的廷议就开始了。
廷议依旧围绕着章台宫的那堆骸骨议论不休。
众人的话语声逐渐开始一致,都认为那是祥瑞龙骨。
只有淳于越的神色越发凝重,他时刻关注着李斯的神情,议论都这般一致,他李斯竟还装着一副狐疑的模样,当真是老狐狸。
淳于越站出朝班道:“既挖出祥瑞之物,河渠若继续开挖,是否不敬祥瑞之嫌。”
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个人来扫兴,扫兴的人总归只有这么几个,而且必有淳于越。
李斯当即道:“臣会让民夫绕开出土之地,继续挖渠。”
淳于越忽然冷冷一笑,心想:绕开?到底绕开多少,还不是你李斯说了算。
嬴政道:“此物既是叔孙通与章邯发现,封叔孙通长史,章邯督建河渠有功赐都尉。”
先前,淳于越心里还犯嘀咕,现在一听叔孙通,他忽然就想明白了,这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的,是什么骨,是什么祥瑞,还不是他李斯说了算。
直到廷议结束,人们听说始皇帝得到了祥瑞龙骨,始皇帝很高兴,大秦依旧平安无事,关中之内依旧风调雨顺,人们的生活依旧,就连敬业县的人们,也像往常一样,依旧在挖渠。
廷议结束之后,扶苏这才来到章台宫。
嬴政看着手中的竹简,道:“有人说朕得了这祥瑞之物,应该减免赋税。”
扶苏刚脱下鞋履走入殿内,行礼回道:“父皇圣明。”
嬴政没想到这个儿子竟然没反驳,又道:“坐吧。”
“谢父皇。”
“你是李斯的弟子,又师从张苍,既看过韩非典籍,法家典籍你也看过十之七八,该明白赋税之策不能轻动。”
“儿臣所学还不够,让父皇见笑了。”扶苏言罢,又道:“儿臣往后会多问询丞相。”
嬴政不再过问了,搁下了手中的竹简没有再理会,如果是韩非,或者是李斯,此刻一定会否决了减免赋税之策。
殿内,扶苏忽然道:“农夫靠土地种粮食,他们仅有的只剩粮食了,减免赋税不是不可,减免赋税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可受惠者何人?还有待商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