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诸天宝物”和“异能”本质的不同(2/2)
“它们应该可以换取一部分我所需要的东西。”
这个提议,并非一时兴起,早在之前与林修的交流中,便已提及。
在它通过那部手机,如同海绵吸水般学习人类知识时,便注意到了“商业”与“交易”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商业的本质,是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将“所有”转化为“所需”的桥梁。
对于任何想要发展、壮大的势力而言,建立起有效的商业渠道,获取自身缺乏的资源、知识、技术,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培养强大的战士。
但是它也很清楚,以它们目前的状态,即便模仿人类尝试开创某种原始的“商业”,最多也只能勉强形成一个极其简陋的雏形。
无论是规模、效率、安全性,还是所能触及的范围,都根本无法与人类成熟、复杂、遍布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商业体系相提并论。
人类文明拥有着它们迫切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具体的物品,更包括那些无形的资源。
诸如人类系统化的知识、书籍,电脑、手机这类获取信息的器具,威力巨大的“枪械”、“炮弹”,治疗伤势的药物.
这些都是它们这群依托山林而生的变异生物难以自行获取,却又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让它们与人类建立某种联系,形成基于互利的“交易”,让它们融入“人类的交易体系”,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如果可以,它们又能拿出什么,作为交易的筹码,来换取那些渴望之物?
答案,就是它们摆放在眼前的这些。
人类居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之中,拥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组织力。
他们可以开辟出大片大片的灵田、果园,进行集约化的灵植栽培,也能调动庞大的工业体系铸造武器、防具。
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
但是,广袤的、未经人类大规模开发的山林,如今基本已经成为了它们这些变异野兽们的居住地。
人类对于深野外的资源,获取能力实则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尤其是在灵气复苏之后,野外充满了不确定性,强大的变异生物盘踞,使得人类难以像过去那样自由深入的采集。
这就意味着,那些完全在野生环境下、依赖天然浓郁灵气和环境生长起来的“药材”、“山珍”、“果树”乃至于“矿物”,都是人类城市中相对稀缺的资源!
人类能够大规模种植灵谷、灵蔬,但他们很难轻易得到一株在自然生长了数百年的野生老参;
他们可以人工培育蕴含灵力的水果,但未必能采集到在特定环境下孕育变异的异种山果;
他们能合成一些基础的药剂,却无法替代某些必须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奇异菌菇或灵草。
而这些,正是这片山林,以及栖息于此的变异生物们,所能提供的、独一无二的“资源”。
林修的目光缓缓扫过那堆灵气盎然的“小山”,点了点头,对变异猿猴说道:
“可以。”
“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我会将这些样本带回天枢局,由专门的部门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每一种资源蕴含的灵力属性、浓度以及潜在功效,并据此制定出一份公允的价格清单。”
“同时,我们也会整理出一份‘允许交易物品清单’发给你。”
“届时,天枢局会指派一位专门的联络员与你建立联系;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与他沟通。”
因为这些是之前就已经约定好的,所以林风并不意外,说起这些安排时,也显得十分自然。
虽然说作为人类官方的他们与一群变异生物建立起正式的贸易体系,听起来有些超现实甚至怪异,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这些来自深山的野生灵物资源,确确实实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笔交易,对人类而言利大于弊。
而且,人类方也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那份“允许交易物品清单”必然经过严格审核,能够放上去的,也必然是那些即便流传出去也不会对人类文明构成实质性威胁,或者其价值远低于所获资源的物品。
例如一些基础的工业制品、非战略级的工具、或是某些不影响大局的普通知识信息。
至于更深奥的知识、科技、乃至技术,这些东西当然会被严格管控,不可能出现在交易清单上。
虽然说“知识”有时候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无价,但像变异猿猴这样拥有高度智慧、并能熟练利用人类科技的存在,纯粹是变异生物中的个例。
除了它之外,其他变异生物即使拿到了人类的书籍,也未必会对其感兴趣,感兴趣它们也看不懂。
人类的文字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