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朱元璋的开诚布公,掏心掏肺(1/2)
“陛下考虑周全,所言极是,臣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这衍圣公之位,也确实需要还给孔家正宗。
已经被孔家侧宗给占据了太久了。
孔家小宗,着实过于可恶,鸠占鹊巢不说,还行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
违背国法,违背人伦,不忠不孝。
这样的人,的确不配再为衍圣公。”
宋濂对着朱元璋躬身说道,态度极其的诚恳。
对于宋濂而言,如今的这个结果已经是特别好的了。
毕竟相对于南孔返回曲阜,继承衍圣公之位而言。
他更怕孔家就此被皇帝除名。
真若如此,那打击可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陛下说了,儒家是儒家,孔子是孔子,和孔家人不等同。
要将这些给分开来看。
可是这孔家和别的家族还是不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
能有人继承衍圣公之位还是好的。
由南孔之人,来继承倒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真的论起来孔家的正统确确实实在南孔,不在北孔。
而他所在意的,其实也不是南孔的人来当衍圣公,还是北孔的人来当衍圣公。
只是孔府这边不能倒。
就算是皇帝将他的某个儿子,改成姓孔,弄到孔家那边,继承衍圣公之位,那他都能接受。
“这下放心了吧?”
朱元璋看着宋濂这副模样,笑着开了口。
“是……是臣过于肤浅了,太愚钝,没有明白陛下的深意。”
宋濂行礼。
“咱是个敞亮人,你宋先生也同样很不错。
咱知道你的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也知道宋先生这些年来的改变,以及对我大明的付出。
既如此,今天咱们便将一些话说与宋先生。
儒家,咱不会将之给灭了,也不会想着用什么东西,将之给取代。
儒家在思想,和不少事情上,的确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只不过,思想上面也不能一成不变。
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做出变化。
宋先生看一看,便能知道这儒家,其实早就一直在变。
现在的儒,和当初孔子所提出来的儒,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便是这孟子,荀子,这两个儒家先贤所提出的儒,也和孔子的有很大的改变。
至于后面的公羊,谷梁这些,以及唐儒,宋儒,那都是一直在发生改变。
儒家从古至今,都一直在追求变。
只有变了,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抛弃。
到了我大明这里,也一样要有相应的明儒出现。
儒家也要契合我大明才行。
只有如此才能长久,与大明互利共赢。
但同时,这新兴的学问,如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等学科,也同样至关重要。
只不过,它们都是学以致用的实用型学科,而不管思想。
可能会对儒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不会真的来取代儒家,所占据的地位。
到了如今,大明想要突破出去,想要发生一个极大的转变。
仅仅只靠儒家是不行的。
也需要借用其余的力量,将别的学科给发展起来。
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儒家和其余的学科之间是兼容并蓄的,而不是对立的。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发展的。
儒家需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来兼容并蓄。
只有如此,才能真的发展起来,不被时代所抛弃!
这是咱的真心话,也是咱在这上面画出来的一条线,这事不是商量,而是必须要如此做。
儒家必须适应这些方面的发展,并能引领这些变化方才可以。
儒家上面的很多东西,咱也是认同的。
可很多事,也不能只咱一个人一厢情愿。
咱的善意,也得有所回应才行。”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可以说已经把很多的事儿都给挑明了。
宋濂闻言,再度对朱元璋躬身行礼。
并表示自己记下了,今后肯定会好好的努力,必然会让儒家符合现在的大明,不会拖大明的后腿,更不会让皇帝失望。
会促进其余的那些学科,共同发展……
离了武英殿,宋濂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同时,也忍不住暗自叹了口气。
他知道,必须是要发生改变了。
今后的儒家,将要和之前大不相同。
若是在以前,他或许还想着一些抗争。
可是,事情一步步的发展到如今,他这样的想法早就已经没了。
不是没有抗争过,实在是如今的陛下,是个雄才大略之人,手段又异常的强硬。
抗争没有效。
而且,在这样的事情上,皇帝都开诚布公明确的表了态。
那他这边若是还不知好歹,继续如此,皇帝必然会动手,让自己等人知道事情该是怎么做的。
对山东孔家说动手解决,就给解决了,半分的迟疑都没有。
他是真的相信,皇帝若是真的想要废除儒家,这等事儿他是能干得出来的。
而且也能真的将之给做成。
如今,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按照皇帝的要求来。
不过,再想想好像他们儒家一开始时,最为根本的一个要点,便是根据为皇帝等人提供相应的治国思想的。
是要适应皇权的。
现在,同样也是适应皇权。
做得好了,未必也不能让儒家在自己这里转一个弯之后,再度发扬光大。
自己也未必不能名留青史!
……
“臣孔希绪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宋濂走后的第二天,武英殿这边,有一身着儒衫之人,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
这人不是别的,乃是孔子的第四十五世孙,和孔希学同辈之人。
此时能站在朱元璋面前的孔家之人,自然而然只有南孔,不可能是北孔。
对于孔希绪,朱元璋对他是有了解的。
因为上辈子的时候,他就曾见过孔希绪此人。
孔希学此人,联合人上书礼部,说孔家家庙都在他们南孔,孔家正统自然而然是他们这一支。
这是洪武十四年时发生的事儿。
那个时候,自己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种做出了相应的判决来。
说古今大宗在曲阜,其爵仍归北宗。
不过对南孔,自己这边也没有冷落。
而是让孔希绪的堂弟一支,世袭五经博士,祭祀孔庙。
而这个这个八品的五经博士,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才彻底消亡……
这辈子,孔希绪又一次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只不过和上辈子不一样,这次自己准备让孔希绪成为衍圣公。
北孔也已经被自己给抹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