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出乎意料的密藏结局(1/2)
第326章 出乎意料的密藏结局
“先生可否再说一说东南事?”
“学生想听听那些倭寇是如何被消灭,当地百姓是如何被拯救于水火的?”
德王府。
二皇子朱载壡眨巴大眼睛,透出一股纯真与好奇之色,照常地在听完儒家经典的教习后,扯着海瑞不放,让他讲述南直隶和浙江发生的有趣故事。
无论是剿灭倭寇,还是调查贪官,都听得津津有味。
海瑞确实愿意跟这位皇子说这些,但对于他的心思,却暗暗叹息。
这位二皇子和大皇子又不一样。
大皇子被打压得太狠了,以致于卑微怯懦,疑神疑鬼,稍有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
二皇子则走了另一个极端。
朱载壡极为早熟。
个子上远比大皇子矮小,面容也更加稚嫩,但一举一动都显得颇为沉稳,言语交谈间,还隐约可见一个人的影子。
当今陛下。
显然,朱载壡有意向父亲朱厚熜学习。
但很可惜,且不说朱载壡小小年纪,根本不具备瞒得过久经世事的长者的城府。
即便是嘉靖,最初也是历经了继位风波,大礼议之争,与朝堂群臣交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缺乏了阅历与积累,只是一味的模仿御下之道,只会空有其形,不得其神,甚至东施效颦。
因此海瑞的教导,也颇有几分点拨:“倭寇之所以能为祸东南,烧杀掳掠,表面为海患,实则根在朝廷,根在吏治。”
“沿海卫所腐败,将官克扣军饷,士卒疲弱,地方官吏盘剥百姓,民不聊生,以致不断有人被迫投倭。”
“若朝廷早察吏治之弊,何至于让倭患肆虐?”
朱载壡听到这里,眼睛大亮:“先生是说,治乱之本,在于用人?“
“不错!”
海瑞目光灼灼:“待得殿下日后就藩为王,当以东南之事为鉴——治军需严军纪,治民需察吏治,若官吏清廉,兵精粮足,何愁外患不平?”
朱载壡脸色微不可查地变了变,又赶紧点头:“学生明白!”
“以上只是空话,如何实践才是关键!”
紧接着,海瑞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了过去:“这是臣于东南时所书,论及整饬军备、安抚流民之策,殿下细读,当知为政之道,不在空谈仁义,而在明察秋毫,雷厉风行!”
朱载壡眼睛重新亮起,赶忙双手接过,郑重道:“学生谨记。“
“藩王虽不掌朝政,却是一方表率。”
海瑞凝视着这个学生:“若殿下能以身作则,来日使封地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便是真正的贤王了!“
朱载壡小脸再度僵了僵。
待得课程全部上完,这位二皇子恭敬地将海瑞送了出去,转身回到王府大堂,表情瞬间变得阴沉:“此人与孤不是一条心!”
海瑞的“威名”,宫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当朱厚熜将此人点给自己当先生时,朱载壡简直狂喜。
甚至认为,这就是立储的暗示。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先生担任了自己的老师,却没有半点帮自己争储位的意思,反倒以教导藩王为目标,让自己当一位贤王!
若论仕途的绑定,双方理应更加密切,自己来日登上皇位,自然会予其从龙之功,位极人臣!
莫非是笃定只因为自己晚生了一年,就绝对与储君之位,与帝位无缘?
“立长立长!”
“那个废物,至今在上书房内都是功课最差,连最小的五弟都比不上,有什么资格成为我大明的天子?”
朱载壡流露出怨毒之色。
拳头握紧,牙齿咬得咯咯响,稚嫩的脸上更显得扭曲:“等着瞧!等着瞧吧!”
他可太想当皇帝了。
且一定要以此目标而努力。
不惜一切代价!
走出德王府的海瑞微微驻足。
他虽然不知道背后的学生心怀如此怨恨,却也基本确定了,这位的心性已是歪了。
再想到与兄长探讨的教育,对于其他的几名皇子,海瑞也颇为担心。
老师从来就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
高拱教育隆庆,张居正教育万历,教育好了么?
哪怕隆庆视高拱为父,万历一度对于张居正也是尊敬万分,但自身的脾性,还是半点没变。
当父位缺失,教育不当,儿子可能会将对父亲的爱,转移到自己亲近的老师身上,可由此产生的人格不健全,却无法避免。
现在嘉靖的大皇子、二皇子是如此。
另外三个皇子,恐怕也难以幸免。
海瑞一方面想到了两个儿子,不能缺少自己这位父亲的陪伴,另一方面眼神也彻底坚定起来,转向乾清宫的位置。
之前是朱厚熜选他为侍讲学士,非要探讨治国之道,还自比为汉文帝,海瑞不得已好好与之探讨,属于被动应对。
现在则是要配合兄长前朝事宜的同时,尽可能地挽回后朝皇子的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