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2/2)
赵明华此时正在看著他那个书呆子的二哥显摆自己也会带孩子。
“我仔细研究过了,小孩子一般是睡了吃,吃了睡,大部分时间都是睡著的。我也问过大夫了,大夫说那是他在长身体。”赵明朗话锋一转:“但是,如果他哭闹起来了,要么是饿了,要么是拉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病了,这就是最坏的时候就得找大夫……”
赵明华……这书呆子改行了,改当奶娘啊?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会变的,具体变成什么样子是需要取决於你遇上什么样的人。
谁能想到啊,当年只知道啃书的人,这会儿会研究起了育儿经。
完全一个奶爸的模样。
自己已经够宠儿子了,没想到老赵家还要出另一个宠儿子的人。
真正是大感意外!
赵明朗抱了儿子来显摆后,还是和老三谈起了一些近况。
朝堂风云,说变就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担心。
“两湖地区水灾泛滥,具体损失还没有上报朝廷。”赵明华小声对二哥道:“估计著粮价会上涨,难民也会增加,要防范一点。”
“这事儿我也有所耳闻,你的粮行?”
“我一直囤了粮食,但我不能发这个国难財。”
赵明华很清楚的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而且他和春暖都是有原则的。
有些钱他可以赚但却不会去赚。
“一般洪灾后都会有大的瘟疫。”赵明华道:“后续还有很多麻烦事儿呢,我真是担心啊。”
事实证明,赵明华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第二天,两湖水灾的摺子就递上了皇帝的案头。
当皇帝的最怕的一是边境不安二是民生不寧,能呈上他案头的摺子,那就要粮要银子要人要物。
瞬间就头大如麻。
朝廷賑灾,还得派官员去。
结果,赵明朗和肖春寧被钦点了。
这让他们都很出乎意料之外。
退朝后,两人被叫进了御书房。
皇帝也没將两人当外人,直接说明了点他们的原因。
“两位爱卿在昌州经歷了蜀王叛乱,能临危不乱处理一些事情,而且,你们也懂得怎么安抚民心,朕思前想后,唯有二位才能让朕放心。”
“此次賑灾,事关重大,朕就將两湖千千万百姓交到两位爱卿手上了。”
皇帝问两人要些什么?
银子、粮、被之类的自然是要的,赵明朗和肖春寧几乎异口同声提出了要药材。
这让皇帝都大感意外,想起了肖春寧是肖太医的孙子,要药材必然是有道理的。
皇帝立即就让他擬药材单子,並著令太医院准备上了。
赵明朗和春寧要去两湖地区賑灾,赵明华和春暖也重视起来了。
“歷来賑灾的官员都没有一个善终的。”
不是被拉下水,就是被害。
賑灾,对百姓来说是救命的,对贪官来说是机会。
你要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们就容不下你。
而这次去的两人,都是年轻的官员,在朝堂上压根儿就没有立住脚,相当於形单影只的出门,还不知道多少人盯著看好戏呢。(本章完)